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科学应对 “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

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1-04-15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特区)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省委1号文件重要精神,以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落实主动防灾、科学抗灾措施,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学应对“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科学应对“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经厅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原则,分区域、分灾种,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1年3月25日

科学应对“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

    2021年是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去秋冬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形成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使我国旱涝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增大。据预测,2021年我省农业气象年景偏差,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可能会对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组织做好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科学主动应对,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为“十四五”和乡村振兴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背景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会商预测,2021年我省旱涝并存,干旱灾害风险重于洪涝,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阶段性北旱南涝格局较为显著,将对我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西北部可能出现倒春寒和春旱。2020年入冬以来,毕节市西部、六盘水西北部、遵义市西北部等省的西北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5成左右,威宁、水城等部分乡镇土壤表墒不足。预计3月至5月,降水偏多、气温偏低,但初春降水仍偏少,局地春旱将进一步发展,预计将发生中等程度春旱,对适时春播和春管不利。倒春寒大致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对夏收粮油作物灌浆成熟不利。夏季降水偏多,湿度大,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风险高。

(二)南部低热地区可能发生暴雨洪涝。2021年1月以来,黔西南州、黔南州南部、黔东南州南部等南部低热地区温度适宜,降水偏多,未发生冬、春旱,墒情适宜,有利于春管及适时春播。预计省的南部雨季开始期偏早,3月至5月,降水偏多1~3成,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强降雨和连阴雨天过程,土壤水分过饱和,部分低洼地区可能出现渍涝,对春播及在地作物正常生长不利。

(三)中部以北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春、伏旱。2020年12月以来,遵义市、铜仁市等中部以北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前冬少,后冬多,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去年同期。预计2021年3月至5月,遵义市、铜仁市大部及贵阳市北部、毕节市东部、黔南州及黔东南州北部等地区降水量偏少2~5成,可能发生轻至中等程度春旱,对适时春播和春管不利。但预计5月上旬后期进入雨水集中期,多过程性强降水,打田栽秧水充足。6月至8月,遵义市、铜仁市以及黔东南州北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7月中旬进入高温少雨时段,可能出现中等略偏重的伏旱,对秋收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不利。

(四)毕节地区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冰雹较常年略偏重偏早。预计2021年3月至5月,全省冰雹灾害集中期较常年偏早,其中毕节市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春季冰雹较常年略偏重,可能会对油菜、马铃薯等夏收粮油作物的产量形成及育苗大棚等农业设施产生明显影响。

二、应急预案

贯彻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抗灾救灾的应急处置方针,保障农业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增强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

(一)指导思想。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及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建立各级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行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属地管理。强化部门协作,组织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编制应对技术措施,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建成灾前、灾中、灾后“防、抗、救”相结合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工作机制;鼓励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发生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干旱、凝冻、冰雹、寒潮等气象灾害及倒春寒、秋绵雨、秋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与应急、气象、水利部门建立稳定畅通的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会商机制,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农推、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畜牧、渔业等技术专家,认真研判灾害性天气防范的重点区域和产业,及时启动和发布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对应的预警信息。加强农情灾情调度,畅通灾情信息报送渠道,规范灾情报送内容和程序,建立有效的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四)预警信息发布。各级农业农村局根据获取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以文电、媒体平台、短信、微信等形式发布与农业灾害相对应的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类型、预计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警示事项、防范措施等。各市州、县(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至乡、村及农户。

(五)应急响应分级。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及《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针对暴雨、干旱、冰雹、凝冻、寒潮、倒春寒、秋绵雨、秋风等气象灾害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一般由低到高设定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六)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1.Ⅳ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Ⅳ级(蓝色)预警。

(2)农作物绝收面积1~5万公顷。

2.Ⅲ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Ⅲ级(蓝色)预警。

(2)农作物绝收面积5~10万公顷。

3.Ⅱ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Ⅱ级(橙色)预警。

(2)农作物绝收面积10~15万公顷。

4.Ⅰ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Ⅰ级(红色)预警。

(2)农作物绝收面积15万公顷以上。

各市、县级农业部门根据各级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种类及预警等级,参照上述相应程序启动应急响应。

(七)应急响应措施。

1.Ⅳ、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1)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和灾情。

(2)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

(3)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检查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棚舍防护加固、灌溉设备等;动员相应农产品提前采收工作。

2.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1)省农业农村厅主持会商,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各直属单位做好相关防御工作。

(2)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加密灾情调度频次,掌握灾情变化。

(3)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赴灾区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4)根据灾区需求,准备灾区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

3.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1)省农业农村厅主持会商,各处室负责人参加,及时将灾情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重大问题报请省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2)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各直属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损失。

(3)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动态,形成每日加密调度灾情,掌握灾情变化。

(4)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赴灾区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5)根据灾区需求,准备灾区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

(七)善后处理

1.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及时组织区域种子、种苗、化肥、地膜、农(兽、渔)药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2.指导灾区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各类应时农作物;指导受灾农户和畜禽养殖单位做好畜禽棚舍加固维护和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及时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3.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即协调农业保险机构及时对投保报案的农民和农业经营的损失情况进行勘损,并对损失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确定理赔方案及早拨付理赔资金。

4.加强与各级水务部门沟通,及时调动机电排灌设备,疏浚渠道,协助灾区修复损毁农田、养殖水面和各类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三、主要技术措施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减灾就是增产”理念,强化监测预警,突出重点地区、关键农时、灾害类型,落实重大技术,推进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影响。

(一)防范西北部地区春旱。推进抗旱春管。科学调控水肥,墒情不足或受干旱地区应积极开辟水源及时灌溉,同时采取覆盖保墒、喷施叶面肥、水溶肥等措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推进抗旱春播。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种植时间,调剂调运地膜、保水剂等抗旱物资,检修灌溉设施,提早做好抗旱春播准备。推广免耕播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播种技术,抢时造墒播种,播后及时补浇水,确保能播尽播,正常出苗。 

    (二)防范西北部地区倒春寒。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或喷施防冻剂,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地温和保墒,防御倒春寒。同时,暂缓对高粱、玉米、辣椒等春播作物的移栽,抓住冷尾暖头,适时移栽,移栽后加强水肥管理。强化春管。对长势较弱的作物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寒能力。强化技术应对。倒春寒发生后要及时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三)防范南部地区洪涝渍害。提早做好防御。强化雨情、水情、墒情、苗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清沟理墒。积极开沟排水。对受淹田块抢排积水,防涝降渍。及时查苗洗苗扶苗,喷施叶面肥,减轻洪涝影响。对因涝绝收地块,及时改种补种,尽快恢复生产。强化灾后田管。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技术,因时因苗科学调控肥水,开展病虫害防治,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四)防范中部以北部地区伏旱。积极蓄积雨水。千方百计广辟水源,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树立提早蓄水思想,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努力扩大浇灌和造墒面积。落实抗旱田管措施。根据各地水源条件进行分类指导抗旱。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则保。出现田面裂缝或者田埂裂缝情况,需抓紧修复田埂,减少水源的流失。及时喷施叶面抗旱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提高植物抗旱性。及时开展灾后补救。对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减少因旱损失。 保障农业用水。在出现大范围伏旱时,各地党委政府要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开辟新水源,开展拉水、送水、找水等应急输水,确保旱区农业用水。

(五)防范局地风雹灾害。进入春季后,各地要高度关注风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风雹监测预警。风雹灾出现前,做好大棚等农业设施的检修和加固;对在地作物尽可能遮盖;对已成熟的作物可突击抢收。提前储备物资。及时调剂调运种子、化肥等物资,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及时扶株培土、中耕松土和追肥、提高地温,或用水灌溉使冰雹尽快化掉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及时开展补种改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应对农业自然灾害作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二)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各行业专家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等专家的力量,根据作物受灾程度和生长发育进程,制定科学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派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强化示范引导,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

(三)强化农业保险。聚焦关键区域、重点产业,扩大险种范围,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高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加大农产品投保范围,鼓励农民及经营主体积极投保。开展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切实降低因灾损失,稳定收益预期。

(四)强化资金支持。据受灾情况,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及时下达中央、省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相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县级在管好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宣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防灾减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2021年度各月农业自然灾害防范要点

   

    附件

2021年度各月农业自然灾害防范要点

月份

灾害种类

重点关注区域

影响产业及农事活动

1

寒潮、凝冻、雪、冬旱

全省范围

油菜、蔬菜、食用菌、茶园、热带水果、养殖业等及农业设施

2

寒潮、冬旱、风雹

全省范围

油菜、蔬菜、食用菌、茶园、热带水果、养殖业等及农业设施

3

春旱、倒春寒、风雹、低温阴雨寡照、暴雨

倒春寒:遵义、毕节、铜仁、贵阳、黔南州北部、安顺、黔东南州北

春旱:六盘水、毕节市及遵义市西北部、黔西南州

暴雨:黔东南州南部、黔南州南部

风雹、低温阴雨寡照:全省

油菜、小麦、马铃薯、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养殖业等及农业设施;春播春管

4

春旱、倒春寒、风雹、低温阴雨寡照、暴雨

倒春寒:中部以北大部

春旱:六盘水、毕节市及遵义市西北部、黔西南州

暴雨:省之东部、南部

风雹、低温阴雨寡照:全省

油菜、小麦、马铃薯、玉米、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养殖业等及农业设施;春播作物适时移栽

5

春旱、风雹、阴雨寡照、暴雨

春旱:黔西南州

风雹、阴雨寡照、暴雨:全省区域

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及农业设施;春播作物适时移栽、夏收粮油作物收获

6

暴雨

全省区域

水果、辣椒、食用菌、蔬菜、养殖业等;水稻移栽

7

干旱、高温、暴雨

干旱、高温: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大部及贵阳市、黔南州北部。

暴雨: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南部、黔南州南部

水稻、玉米、高粱、马铃薯、红薯、薏仁等粮食作物及茶叶、辣椒、蔬菜等

8

干旱、高温、暴雨、秋风

干旱、高温: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大部及贵阳市、黔南州北部。

暴雨:黔东南州南部、黔西南州、黔南州南部

秋风:省之西部及北部

水稻、玉米、高粱、马铃薯、红薯、薏仁等粮食作物及辣椒、蔬菜等

9

秋绵雨

全省区域

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成熟及收获

10

秋旱

省之北部、东部

油菜、蔬菜等;适时秋种

11

秋旱、连阴雨

秋旱:省之北部、东部

连阴雨:全省区域

油菜、蔬菜等;适时秋种

12

寒潮、凝冻、霜冻、雪、冬旱

全省区域。

重点关注省之南部低热地区

油菜、蔬菜、食用菌、热带水果、冬马铃薯、早春辣椒等及农业设施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科学应对“拉尼娜”奋力抗灾夺丰收预案》的通知.pdf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xwzx/tzgg/202103/t20210325_67399994.html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