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做好全省小麦抢收工作,我厅制定了《安徽省2021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6日
安徽省2021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
为组织好全省小麦抢收工作,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加快作业进度,提升作业质量,实现颗粒归仓,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三夏”期间,全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力争用10天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小麦抢收任务。
二、工作内容
(一)精心准备,及早部署。
1.制定方案预案。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小麦种植面积、机具分布等情况,制定具体小麦抢收工作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我厅制定了《安徽省小麦抢收应急预案》(附件1)。各地要及早谋划,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强化部门配合,加强机具调度,提高应急抢收能力。
2.掌握作业信息。组织人员及早对辖区内小麦抢收市场信息开展细致全面的摸排调查,准确掌握辖区内小麦种植面积、适宜机收面积、预计收获开始与结束时间、本地收割机保有量、拟引进收割机数量、计划外出收割机数量、预计机收价格等基础信息,并通过相关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
3.准备充足机械。根据辖区机具摸排情况,缺口地区要及早与相关地区进行对接,强化机具落实,满足麦收需求。及时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做好机手信息登记备案工作。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机手购置联合收割机,保证机具在麦收前落实到位。
4.组织培训检修。动员和指导农民对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备足易损件、零配件,保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利用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平台,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开展机手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特别是小麦机收提质减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减损意识。
5.开展供需对接。积极应用我省新搭建的“安徽省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引导供需双方开展订单服务,鼓励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在平台发布信息,帮助机手找活干、帮助农民找机用。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推广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和“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实现“人、机、地”结合,努力提高小麦抢收工作组织化程度。
6.做好应急准备。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区域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计划组建470个应急机收作业队,应急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准备(《小麦抢收对口支援表》见附件2)。各市《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信息表》(附件3)于5月15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
(二)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1.强化机具调度。各地要合理利用小麦成熟时间差,强化机具调度,组织好“北机南下、南机北援”行动,确保机械“调得出、回得来”,保障全省小麦抢收工作有序推进。皖北地区在本地小麦成熟前,优先支持皖南地区抢收。皖南地区麦收结束后,组织机具赴皖北地区开展抢收。鼓励各地出台优惠政策,稳定本地机械,吸引外来机械,千方百计满足小麦抢收需求。
2.促进机收减损。各地要按照《安徽省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方案》(附件4)要求,加强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的宣传贯彻,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适宜的机具、收割时间、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落实机械作业操作规程和农艺措施要求。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开通机收服务热线,受理机收质量投诉,努力提升作业质量。
3.做好信息报送。麦收期间实行作业进度日报告制度,各地要明确专人负责小麦抢收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实和发布,自5月25日起通过“农机直通车”系统报送。各地在报送数据的同时,要注重动态信息的分析。指导县、乡、村逐级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微信、QQ等信息群,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及相关政策,引导机械有序流动,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4.抓好服务保障。认真落实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明确专人负责,接受机手咨询,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主要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为外来机手提供服务,组织更多机械投入抢收作业。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配备维修服务车,深入麦收一线巡回开展维修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有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军、烈、孤、困、寡等家庭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让困难家庭体会到更多社会温暖。
5.启动烘干服务。各地要充分认识小麦烘干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帮扶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小麦烘干工作,动员各类拥有烘干设备的企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用,引导烘干设备主体全面启动粮食烘干设备,对水分不达标的小麦早烘、快烘,达标储存销售,及时满足农民烘干需求。协调粮食收购企业预约收购,以烘干促快售。通过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实现节粮减损,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6.筑牢安全防线。各地要加大防火知识宣传和事故隐患排查,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向农机手发送安全操作、预防火灾等安全警示。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联合收割机防火罩等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机具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预防农机事故和火灾发生。主动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检查,保障机械和零配件质量。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小麦主产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政府牵头成立小麦抢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明确、部门配合、指挥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打赢小麦抢收攻坚战。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大局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把小麦抢收工作作为促进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大事要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2.强化部门协作。各地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合力推进小麦抢收工作。一是强化与气象部门协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二是强化与交通运输部门协作,落实免费通行政策,确保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畅通。三是强化与公安部门协作,做好道路交通管理,维护正常机收秩序。四是强化与石油供应部门协作,落实优先优惠政策,保障作业用油。
3.开展指导服务。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全省小麦抢收工作指导服务方案》(附件5),将成立7个指导服务组,麦收期间深入一线,了解各地工作进展,开展指导服务,帮助解决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小麦主产区各地也要建立指导服务机制,分片包干,确保小麦抢收工作顺利进行。
4.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精心组织策划小麦抢收宣传报道。围绕作业进度、提质减损、粮食烘干、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反映农业农村部门在生产组织、作业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成效,广泛宣传小麦抢收工作新典型、新亮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联系人:王碧玥;电话:0551-62617244;邮箱:njjzy119@163.com。
附件:1.安徽省小麦抢收应急预案
2.小麦抢收对口支援表
3.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信息表
4.安徽省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方案
5.安徽省小麦抢收工作指导服务方案
附件1
安徽省小麦抢收应急预案
为应对连阴雨天气造成小麦不能及时收获的风险,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应急抢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小麦抢收指挥部及办公室。
1.全省小麦抢收指挥部
总指挥长:卢仕仁 厅党组书记、厅长
副指挥长:胡 刚 厅党组成员
王 红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成 员:陈发明 厅农机管理处处长
卫功奎 厅办公室主任
张 韪 厅种植业局局长
张道华 厅农机装备处处长
2.全省小麦抢收指挥部办公室
抢收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厅农机管理处,陈发明同志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全省小麦主产区机械化收获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了解掌握各地麦收进度、天气情况、联合收割机到位情况,安排部署小麦抢收应急支援工作。
二、应急响应
(一)红色应急响应。
受连阴雨天气影响,辖区内小麦4天不能及时收获,小麦抢收指挥部启动红色响应。
红色响应措施:
(1)指导响应地区出台相应政策,落实引机措施,组织更多机械投入抢收。
(2)开展南机北援,发挥应急机收服务队作用,组织对口支援地区机械投入抢收。
(3)协调周边省份和地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机械投入抢收。
(4)发挥烘干机具作用,及时烘干抢收的小麦,防止小麦霉变发芽,减少小麦灾害损失。
(5)向响应地区派驻联络员。
(二)橙色应急响应。
受连阴雨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辖区内小麦3天不能及时收获,小麦抢收指挥部启动橙色响应。
橙色应急响应措施:
(1)指导响应地区出台相应政策,落实引机措施,组织更多机械投入抢收。
(2)开展南机北援,发挥应急机收服务队作用,组织对口支援地区机械投入抢收。
(3)协调周边省份和地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机械投入抢收。
(4)发挥烘干机具作用,及时烘干抢收的小麦,防止小麦霉变发芽,减少小麦灾害损失。
(三)黄色应急响应。
受连阴雨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辖区内小麦2天不能及时收获,小麦抢收指挥部启动黄色响应。
黄色应急响应措施:
(1)协调周边地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机械投入抢收。
(2)开展南机北援,发挥应急机收服务队作用,组织对口支援地区机械投入抢收。
(3)发挥烘干机具作用,及时烘干抢收的小麦,防止小麦霉变发芽,减少小麦灾害损失。
三、应急保障
1.保证农机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接受农民、机手的咨询,协调解决跨区作业中出现的困难。
2.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提示农民合理安排农时,提前做好抢收准备。
3.加强道路巡查,制止非法拦机截机行为,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保证大批联合收割机安全转移。
4.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和维修网点、企业售后服务技术人员,深入麦收一线做好维修服务,及时排除机械故障,保证机具状态良好。
5.加强宣传,引导机械有序流动。
四、应急解除
当小麦抢收恢复正常或收获结束时,宣布应急解除。
附件2
小麦抢收对口支援表
地区 | 成立应急服务队(个) | 对口支援 地区 | 成立应急 服务队(个) |
马鞍山市 | 12 | 淮北市 | 20 |
芜湖市 | 16 | 亳州市 | 40 |
宣城市 | 20 | 宿州市 | 50 |
安庆市 | 32 | 阜阳市 | 80 |
池州市 | 12 | 蚌埠市 | 40 |
铜陵市 | 8 | 淮南市 | 30 |
合肥非主产县 | 16 | 合肥主产县 | 10 |
滁州非主产县 | 12 | 滁州主产县 | 30 |
六安非主产县 | 12 | 六安主产县 | 30 |
合计 | 140 |
| 330 |
附件3
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信息表
序号 | 服务队名称 | 收割机数量 | 服务队 负责人 | 手机号码 |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
|
|
附件4
安徽省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收获效率,减少收获环节损失,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粮食机收减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科学合理有效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粮食收获损失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是做好培训检修。各地要强化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做好农机手特别是新机手的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理念,提高驾驶操作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指导机手作业前做好机具保养与调试工作,及时修复更换相关零部件,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的发生,使机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二是加强作业指导。各地要根据天气状况、成熟度等因素,加强机具调度,合理安排作业任务,避免出现收割机供需矛盾紧张现象。指导机手在作业过程中规范操作,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成熟度等情况,及时对机具进行调整,提高粮食收获作业质量。针对倒伏作物,要加强技术指导,提升收获质量和效率,力争将收获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提升机具质量。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收获机械。全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引导科研机构和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研发新型收获机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四是增强烘干能力。各地要优先满足农民购买粮食烘干机械的需求,努力增加粮食烘干设备数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烘储技术,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干设施,改善粮食收获后晾晒和烘干条件,解决农户无法在最佳时期收割的问题,努力减少粮食收获后的霉变损失。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相关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及早谋划,认真做好机具培训检修、机手培训和作业标准宣贯等工作,及时组织机械开展抢收,千方百计降低收获损失率。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载体,加强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宣传贯彻,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机手、农户贯彻标准的自觉性。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户签订作业合同,规范作业标准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各地要组织技术力量巡回开展服务指导,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开通服务热线,受理机收质量投诉,督促机手改进作业服务,把机械作业操作规程和农艺措施要求贯穿作业始终,确保粮食作物收获减损落到实处。
附件5
安徽省小麦抢收工作指导服务方案
为服务指导各地开展好小麦抢收工作,实现夏粮颗粒归仓,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服务内容
1.工作准备情况:小麦抢收工作组织建立、运行情况;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机具检修、机手培训情况;作业合同落实等情况。
2.工作开展情况:小麦收获提质减损情况;参加抢收机具、人员落实情况;小麦抢收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情况;机收市场秩序、机具需求情况;服务保障工作等情况。
3.安全生产情况:“三夏”安全生产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境内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作业、转移中的安全情况;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和处理等情况。
4.其他小麦抢收工作情况。
二、分组安排
本次指导服务共分7个工作组,由厅有关单位处级干部带队,业务骨干参加。
第一组:厅农机管理处带队,指导阜阳市、宿州市;
第二组:厅农机装备处带队,指导淮南市、六安市;
第三组:厅种植业管理局带队,指导合肥市;
第四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带队,指导亳州市;
第五组: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带队,指导淮北市;
第六组: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带队,指导滁州市;
第七组: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带队,指导蚌埠市。
三、时间安排
总体上从5月25日至小麦抢收工作结束,具体由各组根据指导服务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小麦开始收获后各组要到位并坚守一线,跟进指导服务,全程参与。
四、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要求,务实、节俭、高效开展工作。
2.相关市要高度重视,明确单位和人员积极配合,做好协调联络工作,及时提供有关材料和数据。
3.各指导服务组及时将开展指导服务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报厅农机管理处汇总。
联系人:汪振乾;电话:0551-62666803;邮箱:njjzy1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