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在龙游县红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间,两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田间自动前进。一茬茬绿油油的秧苗在插秧机经过之处整齐地种下,种完一亩地只需要7到8分钟。这是7月20日上午,记者在我市2020年“双夏”农机化生产“北手南调”启动仪式上看到的场景。近50名来自江苏、辽宁的农机手在接下来的20天,将驾驶智慧新农机,助力我市“双夏”粮食种植生产。
眼下正值“双夏”抢收抢种时节,今年衢州市“双夏”抢收抢种农机手用人缺口将近300人。“20天时间要完成早稻的收割、烘干,还要完成晚稻的耕、种,时间紧迫。”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蔡志军说。
和往年相比,今年除了从北方“南调”一批优秀农机手助力我市“双夏”生产,更为亮眼的是,我市引进的智慧新农机成为“双夏”生产后勤兵。以一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为例,因为成功搭载了密苗移栽和侧深施肥两项关键技术,农户在夏种时节,不仅可以通过高密度育秧的方式有效降低苗盘和人工的需求量,减少成本支出,而且还能在插秧的同时,同步将缓释肥均匀、精准地释放到作物的根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新技术到底哪里好?龙游县红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红专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比之下,新农机的用肥量比常规施肥减少20%到30%;而且由于精准施肥,肥料是用少了,但是更多的肥料被作物吸收了,事半功倍。”
“未来农民耕种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新型智慧化的收割机带着空调,一小时能收割5亩地,而在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天才能收割1亩地,智慧新农机将在这个夏天带来耕种新变化。”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王建伟说。
农机手与新农机的配合,将疏通我市农机化生产用工难、用工荒的堵点,打赢“双夏”生产攻坚战,助力粮食增产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