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奔康产业园 脱贫路上再添力
——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全市农业产业扶贫成果,顺利迎接国家考评验收,4月13、26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滕明鹏在局十四楼会议室分别主持召开了全市2019年度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培训会和全市产业扶贫暨生猪发展工作调度会议,安排部署当前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工作。4月13日-17日,市脱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纪委监委、市委重大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开发局参与,由9名市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带队,抽调相关干部,组成9个考核组,对9县(市、区)2019年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工作开展了专项考核,基本摸清了全市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了下步工作思路。
一、全市奔康产业园现状
2019年各地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和产业扶贫工作力度、成效均参差不齐。今年以来,各地迅速行动,抓早抓实,相关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摸排,全市共有奔康园1556个,管护良好的810个、占52.1%,较好的529个、占34%,管护不好及以下档次的217个、占13.9%。
一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截止目前,各县财政均已落实产业管护资金。最多的如南部县预算金额大4400余万元。
二是压实了各方责任。在本轮脱贫产业摸底中,各地逐一落实了现有奔康园管护主体责任和监管指导责任。个别地方将奔康园管护工作纳入目标督查考核,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
三是整改了一些问题。结合摸底情况,各地普遍针对园区分类分级、因园施策增添了管护举措。如顺庆区引入社会化服务公司托管脱贫奔康产业园。目前来看,全市80%左右的奔康园有望在脱贫普检前完成整改提升工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个别地方贫困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各地今年已经采取一系列有力行动,但奔康园管护发展效果仍然参差不齐。个别园区存在没有引入业主经营、主导产业选择不精准和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不及时的问题,初步估算全市还有14%左右的奔康园存在管护不好、甚至无法继续运行的问题。个别地方贫困村未纳入奔康园范畴的耕地,甚至出现撂荒,可能影响今年贫困户产业增收。
(二)个别地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水平不高。项目方面,存在资金投入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建设进度缓慢、资金拨付滞后等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建成项目使用率不高,一些位置偏僻、生产条件差的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不明显。产业扶持基金方面,基金使用率偏低、不规范使用、效益发挥不明显和按期回收风险大等问题并存,亟需规范管理。
(三)个别扶贫产业带贫益贫能力不高。一些扶贫产业发展风险大、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存在不富老乡的风险。如有的扶贫产业只为农民设计了土地租金、劳务用工收入,未建立入股分红机制;个别业主甚至不能按期兑付土地租金、劳务工资。
(四)产业扶贫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通过本次考核来看,除阆中外,各地普遍存在软件资料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普遍没有建立奔康园管护台账,一些工作虽然抓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做好留痕。个别地方虽然已经开展了产业扶贫问题清理,对乡镇、村发出了整改通知书,但是后续跟踪督办不及时,问题整改工作没有形成完整闭环。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清单化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倒逼各地狠抓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落实,确保产业扶贫建成高标准农田25.1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万亩,提升现代农业园区14 个,创建农业主题公园3个,创建美丽休闲乡村7个。一一梳理收官之年产业扶贫各项任务,对扶贫产业管护发展、项目资金监管、利益联接机制健全和往年建成项目巩固提升等重点工作,清单化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工作经得起任何层面检验。
(二)整体化推进产业提质。督促各地抢抓当前有利时节,做好土地耕整、育苗引种准备,做到应种尽种、应养尽养,实现产业兴旺、增产增收。强化因业、因园施策,确保服务指导到位。做好脱贫示范线、奔康园产业发展管护,充分体现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国家普查中体现南充特色、展示南充风范。
(三)规范化抓好资金管理。牵头配合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清理工作,及时查漏补缺、整改问题。严格执行产业扶持基金管理政策,督导各地规范使用、充分使用、高效使用基金,同时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力整改,确保基金保住老本、保值增值。对项目资金方面发现的问题线索,依法依规及时启动追责程序,惩治一个、警示一批,确保干部清白工作、工作清爽推进。
(四)多元化完善利益联结。发掘、总结、推广点上利益联结先进经验,以脱贫示范线和奔康园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农民+”利益联接机制,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法打击恶意欠租、欠薪等违法行为,最大程度保障贫困群众合法权益。
(五)痕迹化做好软件管理。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层层建立工作台账、责任清单,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工作整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