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近年来通过争取中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逐步在全区建立畜禽养殖粪污“12+1+3”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第七组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检查期间,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模式极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赣榆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生猪年饲养量100万头以上、家禽年饲养量1150万只以上、大牲畜年饲养量4万头以上,年产生畜禽粪污约187万吨,全区耕地面积103万亩,年产秸秆约70万吨。传统畜禽粪污的处理方式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高质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污染部分来源于畜禽养殖粪污,为此,赣榆区精心选点,在全区建立了12个畜禽粪污收集中心。收集中心根据养殖场不同规模及各镇经济发展实际,采取社会资本参与、集体管理等不同运营模式,突出重点、分类收集,每个收集中心均建有干粪堆场及3级沉淀池,配套11辆槽罐车,保证粪污收集不留死角。经过前期探索与实践,畜禽粪污收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班庄俊磊养殖场,自产羊粪自行消纳,同时有偿收购周边小散养户粪污,直接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为更好建立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赣榆区建设年产6万吨有机肥肥料厂,对在收集中心不能够完全处理消纳的粪污进行兜底收购。同时切实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处理,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分别牵头研究有机肥加工、沼液覆草、病死动物处理等处理技术,取得极大成功。12家收集中心将粪污干湿分离后,干粪由公司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污水经发酵、曝氧、过滤、沉淀后就近还田利用,既达到了驱虫作用,还极大提升该区西北部土壤有机质,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年,农源公司加工处理畜禽粪便3万吨、秸秆3500吨、其他农业废弃物2.5万吨,生产商品有机肥2.2万吨,取得较好效益。
为更好巩固中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成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赣榆区建立3种模式,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一是一张图管理。明确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排污监督责任人,将本村范围内各养殖场场主姓名、联系方式、养殖规模、品种、位置、粪污处理方式及监督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制作成图,长期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形成“一村一图”的监管格局。二是一张网管理。将全区大型规模养殖场与市、区环保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联网对接,同时对重点排污大户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常态化、信息化监管。三是一条线管理。一方面,区、镇两级加大对各村监督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倒逼监督责任人履职尽责。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广大村民自觉抵制违规排污等行为。
下一步,赣榆区将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在服务、合力和产效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通过成立区循环种养联合会,建立起粪肥收集、处理、运输、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技术,推动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种植大户之间签订粪肥输送合同,有效破解粪污利用难题,解决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难题。建立起5000亩的秸秆肥料化覆盖沼液喷灌示范区,通过秸秆覆草、沼液喷灌,避免二次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为发展优质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