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苏州高新区大力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1-12-09

  水美则乡村美,水清则农业兴。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水系改造、美丽河湖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河道水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净化水环境。一方面,科技除藻变废为宝。国内首个蓝藻资源化平台在高新区启用,为引导环太湖地区形成藻泥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做出示范。随着近几年蓝藻中藻毒素的曝光,将藻泥作为绿肥使用或填埋的传统处理方法已不符合新形势要求。高新区引入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瞬时弹射式汽爆(ICSE)技术,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确保藻泥规范化处置。爆破后产生的蓝藻破壁蛋白作为特级饲料蛋白粉已实现99.8%高效脱毒,可用于饲养鱼、虾、蟹等水产品,市场价格达1.8万元每吨。另一方面,构建水质自动监测网络。轻化仓库断面水质自动站投运在即,太湖桥断面水质自动站即将建设,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和快速确定污染源能力急需加强。高新区结合智慧水务项目、智慧河道项目,增设一批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和浮标站,构建水环境数据平台,目前已初步完成选址和选型工作。建成后将通过预警系统第一时间确定污染源源头,通过闸站科学管控,确保不影响考核断面水质,形成科学治水、制度治水的工作局面。

  二、优化水系统。一是乡村水系结构再优化。树山村启动水系改造工程,改造面积约3000平方米,改造长度约340米。由北向南按照水系脉络,梳理和拓宽蓄水池塘,优化不合理的水系结构,对局部区域进行清淤疏浚。同时,对水系周边可改造区域进行景观打造,重新恢复树山生态自然的山林效果。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自2018年起大力开展城镇地区控源截污工作,完成97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含动迁),农污“应收尽收”,实现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全接管,减少了陆域污染对河湖水质影响。三是农田休耕轮作降污染。高新区实施休耕轮作面积8641亩,休耕轮作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在提高水稻亩产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

  三、推进水治理。一是创新河长制工作机制。高新区在全市首创建立“河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区河长办和区公安分局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有效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形成“两长”联手、部门联动、打防结合、处置高效、共护河湖的铁腕护水新体制。二是高标准推进河道清理。根据管养范围,定人定岗,责任到人,努力打造高新区美丽乡村水环境。截至目前,高新区沿湖三个板块共出动打捞船只5172船次,打捞蓝藻3745吨,漂浮物及杂草3273吨,藻水分离量3517吨,产生藻泥量24吨,藻泥均采用无害化处理。三是精细化构建美丽河湖。目前,全区已形成多条在功能定位和特色展示上各有侧重的生态美丽河湖,秀岸村河等6条河湖近日通过市级验收。通过清淤、修复水生态、建设环湖景观等,努力将恩古山湖和茅山河打造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河湖景观;通过编制“一河一策”,着力将保丰河在行洪通畅、景观文化、亲水便民和视觉颜值等方面更加凸显自身特色。目前,保丰河已成为苏城近郊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


原文链接:http://nyncj.suzhou.gov.cn/nlj/ycjsxd/202111/c23177a807f44f5196cdfa690a21bec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