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赣榆区班庄镇古城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一、基本情况
班庄镇古城村地处苏鲁、三县区(赣榆区、东海县、临沭县)交界处,327国道北侧,临连高速贯穿境内。全村人口4467人、1160户,耕地面积4100亩, 辖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古城村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获得全国“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巾帼示范村”,市“文明村”“卫生村”“文化先进村”“康居示范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古城村先后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广播喇叭、登门入户发放“致全体村民一封信”、“三包责任清单”、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成立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先锋队”引领作用,引导村民自觉投身到清洁村庄行动中来。
(二) 凝聚干群合力,落实包片责任。村干部为区域卫生长效管理第一责任人,以片为单位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沿街商户由“村两委”干部承包打扫,党员包户到人,平均每位党员承包10户人家,每月集中清理大街小巷、沟塘河渠,确保无“三堆”、无黑臭水体、无垃圾等现象。累计清理小广告130处,清理“三堆”210余处,疏通沟渠10余条,清运生活垃圾430余吨,栽种巷道树木248颗,打除草剂4860升,总用工人数526人次,开展入户宣传569人次,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宜居乡村。高标准做好村庄规划,高质量建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完成了“16纵3横”30000米的水泥路铺设、村中心广场及街道两旁绿化率达97%。投资1000多万元,对村大街进行了硬化、美化、亮化,铺设彩道板10000多平方米,新建村休闲广场4个,完成路灯安装214盏,新建水冲式厕所1座,配置垃圾桶260个,垃圾箱20个。配有专职保洁员7名,兼职保洁员12名。建设了两个规模养殖场,成立了秸秆回收加工有限公司,建成秸秆预处理站及秸秆收储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实施引水进村、自来水安装、秸秆气化、等工程,入户率均达100%。新建乡贤广场、乡贤公寓、祝其福城商住一体楼等,以孝德促民风、树新风。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村民主体,齐抓共管。村干部带头,更要发动村民,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获得村民的支持,人人参与,不断提升村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让群众产生归属感、主人感。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争取支持,坚持科学规划,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为,不能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防止生搬硬套。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享发展红利,造福一村百姓。
三是坚持系统整治,协调发展。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系统工作,与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相互促进。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坚持长效管理,共享成果。不能为了应付检查搞整治,敷衍了事,引导村民养成习惯,形成长效机制,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一种新风尚,共享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