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江围绕“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愿景,全面融合国家战略资源和国内顶尖团队资源,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汾湖为试点,高标准建设“曲水善湾”乡村振兴样板区,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有颜值、有乡愁、有产业、有活力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一是政企共建,激发优势互补新活力。“曲水善湾”项目位于吴江黎里镇元荡周边环钟家荡村庄区域,实施范围约22.19平方公里,涉及元荡、三好、东联3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1900余户农户,其中,核心区约4.4平方公里。项目分四期实施,前瞻引入国内知名乡村振兴头部企业深度参与,高标准设计、高水准建设、高速度推进。
二是村景共融,打造水乡人居新典范。在“尊重村落记忆、尊重传统建筑、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延续水乡肌理,统筹推进空间、风貌、生活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改善村庄环境。在基本保留水乡村庄传统形态和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民居改造和修缮,合理统一建筑外立风貌,全面塑造苏式化和江南意境的自然村落,现已建成2个康居特色村、1个特色精品乡村和8个特色康居乡村。优化村庄空间。结合实际腾退部分老旧工厂和农宅,秉承“尊重现状、不大拆大建”理念,提供“人走房留”“人走房租”“人留房建”“人留房改”“拆除新建”等五种宅基地利用模式供村民自主选择,创新方式盘活存量用地。完善村庄功能。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建成示范区首个高品质供水项目,对村内外交通路网重新规划设计,提升道路等级,联通村镇断头路,全面优化区域内整体环境和生活品质。
三是产业共进,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针对现有产业类型单一、规模小、经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精准施策,全面打造特色村落、精品度假、乡旅休闲等功能片区。以“农”为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稻、小麦高标准种植示范平台建设,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区域内现有高标准农田890亩,落地建成1个农业科技展示园。强化特色种植,精心培育莼菜、鲈鱼和虾蟹、水八仙等种植基地和养殖业,主动参与“吴江青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全面打响本地农产品品牌。探索植入微型农商旅综合体,打通农产品“产加销”等环节,畅通城乡双向循环。以“文”为魂,深入挖掘莼鲈之思、快摇船、芦墟山歌等形式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传统农渔业与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与文旅交叉重组和渗透融合,成功举办“稻香文化节”“‘细’语中秋 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引入“原野学社”文化空间,依托同济大学、中国美院等长三角七大高校八大创新平台,开展研学、文化交流、自然教育等多样化活动,激活乡土文化记忆。以“旅”为媒,聚焦湖荡风光与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体验、水上观光游览等项目,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体验地,培育“周边游”“轻休闲”“微度假”业态,去年接待休闲农业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充分发挥交通便捷且与上海大观园、昆山周庄古镇等景点临近的优势,强化区域旅游联动,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