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和落脚点。今年来,荆州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冲刺3000亿”目标,把深入推进“双优化”,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执法服务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助力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不断出实招、下实功,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优化“一检多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过去,涉农企业为了迎接多种专项检查,需要分别准备、分别迎检,影响正常生产。今年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认真梳理各项检查工作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等多种检查活动流程进行优化,制定一次性检查方案,执法人员实行合理搭配、合理分工,使企业只需迎检一次即可完成多项检查,农业执法检查人员真正成为了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金牌“店小二”。1-5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60多人次,一次性检查饲料生产、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屠宰、农资生产经营、农机经营使用等企业65家,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216个,切实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受到企业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二、提升服务意识,全力帮助企业解难纾困。今年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紧紧围绕“转作风、优环境”,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干部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开展“查摆问题,服务企业”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收集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帮助企业做好解难纾困工作。春节前后,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大豆、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采购价格暴涨,整个饲料行业叫苦不迭。针对这种情况,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市饲料工业协会,组织30多家饲料企业负责人召开了行情分析座谈会,探讨在不降低饲料产品质量前提下实行饲料原料替代的可行性,组织企业采取抱团采购模式,切实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使因原料涨价计划歇业的20多家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恢复了满负荷生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让他们感激不尽,亲切地将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称为“娘家人”。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现象,今年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系长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和化工学院,利用高校专业教育培训资源,组织举办了饲料企业质量化验员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技能培训、非洲猪瘟病毒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技术培训、饲料原料物理吸附脱霉技术培训等多场技术培训,共培训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80多名,切实解决了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推进事前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强力推进“事前服务,事后监管”等涉企事项,利用专业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熟练优势,热情做好新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兽用生物制品经营GSP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今年来,支队共服务指导新建饲料生产企业6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企业4家,使得相关企业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的行政许可,节省了新建企业投产的环节和时间,受到企业高度赞扬。
四、依法调处纠纷,公正维护各方利益。今年1-5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共接到农资产品质量、种子种苗质量、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等农民投诉40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本着始终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思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一起投诉都及时认真实地查验,开展调查取证,多次客观分析农民种养殖生产受损原因,准确核实受损金额,协调当事双方进行纠纷调处,努力为农民挽回损失,同时避免企业受纠纷干扰之苦。今年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共为农民挽回损失200多万元,其中一起损失较大的水产养殖投诉,经过多次调查,组织了3次双方协调会议,最后为当事农户挽回经济损失达95万元,维护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