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啄”开致富门 “鸵”起增收梦 深泽县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2-06-02

  

  (记者 李坤晓)在深泽县水冻村高大宽敞的鸽棚内,一排排鸽笼整齐排列,供水、配料设施一应俱全,3000余只体型肥硕的鸽子咕咕咕地欢叫着,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致富乐章。

  

  一大早,养殖户李宗良便钻进鸽棚,开始给鸽子投喂饲料。同时,他手里拿着小本子,详细记录每一笼鸽子产蛋时间、幼鸽的成长情况。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养鸽子是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喂养鸽子一般就用玉米、小麦、豌豆、高粱等这些自家种植的农作物。李宗良告诉记者。

  

  为了尽快掌握养鸽技术,李宗良一有时间就拜师学艺,再结合实践总结经验。针对每对雌雄鸽生育情况、每只蛋鸽的产蛋情况,李宗良都建立了档案卡,挂在对应的鸽笼上,并以此为依据,将鸽子优胜劣汰。

  

  如今,水冻村鸽子的养殖、孵化、销售、加工等链条日臻完善,李宗良也成为村内名副其实的养鸽土专家、技术能人。他致富不忘乡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全部传授给村民。现已带动周边十余家村民参与到肉鸽养殖中来。

  

  近年来,深泽县根据本地实际,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引进高效、特色经济禽类品种进行养殖,让特色经济成为拓宽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留村乡的南内堡村鸵鸟养殖基地,一群大约两米高的鸵鸟来回奔跑着。去年5月,南内堡村两委干部带领部分村民代表去外地考察时,发现鸵鸟市场前景广阔,较适合农民养殖。

  

  村民邸红建率先在村里开始了鸵鸟养殖。最初养殖时,他遇到不少困难,由于孵化器太小,一次只能孵化30枚蛋。小鸵鸟要孵45天才能破壳而出,加上幼期温度调节技术欠缺,导致孵化出的小鸵鸟成活率只有55%。

  

  面对困难,邸红建积极向村两委寻求帮助,村里在得知他的困难以后,邀请石家庄市的养殖专家到场亲自指导。在专家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邸红建优化了孵化器,实现了孵化温度的可调可控,并按照专家建议,降低湿度,同时根据孵化阶段变温调节,养殖技术日臻成熟。

  

  目前,他养殖鸵鸟存栏量达到了100多只,鸵鸟孵化成活率也提高至95%,鸵鸟蛋和商品鸵鸟出售到山东、内蒙古、福建等地。下一步,他还准备逐渐扩大规模,把所有的鸵鸟蛋全部孵化,争取明年年底存栏达到300只。

  

  深泽县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养殖户从传统养殖向特色养殖转变,让特色养殖成为增收致富新途径。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大大增加,生活质量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原文链接:http://www.sjznync.com/col/1487318228462/2022/05/31/16539794663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