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保康县寺坪镇台子包村艾蒿种植基地,10多名村民正在收割今年第三茬艾蒿。
“合作社向我们征求种植意见,大家一致决定种植艾蒿。我平时就在基地务工,光割艾蒿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台子包村一组村民贾荣康说。
台子包村发展艾蒿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村民不支持,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同缔造建设项目清单。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村里发展产业的步伐更快了。
共谋共建产业发展路径,是台子包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一个缩影。
“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推进试点建设,我们先后召开3次党员、村民代表会和2次群众大会,听取群众意见,商讨建设方案。”台子包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玲说。
村干部根据村民意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发展200亩茶园、130亩核桃、300亩蔬菜,种植150亩艾草、黄精等中药材,带领全村480余名农户就近务工就业、入股分红、务工增收,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
产业协同齐发展,共建共享共富裕。今年,台子包村发动群众自拆自建各类附属用房80余间,撬动农户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打造美丽庭院172户。
今年以来,保康县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探索共同缔造的路径和方法,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走进过渡湾镇中厂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
中厂村属库区移民村,距离县城17公里。该村地广人稀,绝大多数是挂坡地、沙土地,村干部结合实际,经与村民商议后,决定发展红皮花生。
今年,中厂村发展红皮花生种植基地一期100亩,由3名党员带动,4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年产量5万斤左右,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种植红皮花生后,不少农户参与进来,村里提供种子和有机肥。目前正值收获季,全村花生已经销售一半以上,今年种植花生的直接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中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向元华说。
红皮花生种植成功,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参与度更高了,村里的产业项目也多了。目前,中厂村的红皮花生种植、光伏发电、茶叶基地、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带动农户就业达100余人。
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坚持把“五共”理念运用到具体项目中去,坚持让群众当主角,共商共议村级事务。改变招标发包工程化的项目建设方式,大力推行“家庭自建+能人帮建+集体共建”模式,全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变大包大揽为群众共建。充分发挥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共享规则,持续放大共同缔造效应,使其在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