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北洞源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北洞源”为主题,以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生态乡村”为平台,充分利用水果资源和新农村生态家园的优势,在全县率先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
突出阵地建设,科学规划“美”新村。北洞源新村始建之初,村委多方筹集资金建好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综合办公大楼,大楼按照瑶寨民居风格设计,古朴美观。在全村的规划中,按照协调统一的要求,充分展示了民族特色,风貌突显。新村停车场、风雨桥、候车亭、路灯、村标、篮球场、文化戏台等基础设施完备,村民们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实施富民工程,改善生活“强”新村。新村建好后,村民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是关键,村委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依托北洞源水果资源丰富的条件,组建北洞源村致富联合会,村民之间通过实行贷款互保,风险共担,不用抵押,凭借信用向农村信用社借到一定数额的贷款,村民以从事水果包装、水果销售为主要产业。联合会形成了一百多人的水果销售队伍,建立了多家农家旅馆、民宿,全村三百多名妇女参与水果包装,为北洞源的水果产业产、供、销和“农家乐”旅游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强化文明创建,提升素质“活”新村。在新村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村委强化文明活动的创建工作,建起了文体场所,组建了文艺队、篮球队,制定了新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由于群众积极参与,村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开展结对联动,构结和谐“稳”新村。村委委员联户,在联动活动中为学校、村屯道路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北洞源村是广西首个“保险先进村”。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桂林市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通过创建保险先进村,创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增强了全村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
打造服务机制,群众满意“优”新村。针对群众反映的“群众外出办事不便,程序繁杂”等问题,不断优化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设立“农事村办”服务室,开展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化服务、计生服务、法律服务、政务服务等“七大服务”。工作人员由村干部、镇驻村联系干部等人员担任,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做到“证件村里办、补贴村里发、矛盾村里调、小病村里看、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以“农事村办”为平台建设便民服务站点,以社区化管理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服务工作,通过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群众满意。
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北洞源村各项惠民工程得到强有力的实施,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村委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该村先后荣获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区“保险先进村”、全区“巾帼示范村”和全区农村党员大培训“十佳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北洞源新村风貌 (3)
北洞源新村风貌 (2)
北洞源新村风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