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铜鼓县三都镇村民黄能清将第一批5000余斤的有机翠冠秋月梨采摘后,运到县城及政府各单位很快销售一空。2013年,在外地打工了十几年的黄能清带着一个农民对故乡的梦想回到了老家,开始了他的农业种、养殖,成立了铜鼓县第一个农民家庭农庄(三毛家庭农场)。转眼10年就过去了,农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在当地县、镇、村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协调下,农庄现在的建规模达到了山塘养殖鱼42亩,有机果园180亩,黄精基地284亩,蔬菜基地14亩。农庄通过“合作社+基地+精准扶贫”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800余户,30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精准贫困户40余户,6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着力打造庭院‘菜篮子’‘果园子’经济,实现农民增收。”铜鼓县三都镇党委书记杨威介绍,三都镇把发展庭院经济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鼓励群众以庭院为载体,灵活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三都镇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契机,种植黄桃、梨、葡萄、黄精等1.63万亩。2022年,全镇帮助1000多户群众增收600多万元。
铜鼓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打造美丽庭院结合起来,变庭院为小果园、小茶园、小菜园、小药园、小养殖园。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启动“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成为全省第二批“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等称号。铜鼓县营造出优质的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指导群众合理利用院落,发展庭院养殖、庭院种植,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重点抓了40余个美丽宜居村庄“一村一品”精设计、房前屋后理环境、划责定人精管护、产业发展促经济开展创建工作。美丽宜居乡镇围绕“规划一张图、整治一盘棋、环卫一体化、乡风文明佳、产业特色融”五个方面开展创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分类实施。对庭院示范户的打造注重不同风格,突出乡土风情,围绕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栽花植树绿化美、院落设计协调美、和谐共建家风美开展创建工作。
铜鼓县积极引导农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茶园、小药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种养产业;建立蔬果工厂、手工作坊、非遗文创工坊等庭院加工产业;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采摘体验等庭院旅游产业;创办电商售卖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家庭服务产业……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灵活就业,建成多彩庭院,增加群众收入。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将业态繁多的“庭院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