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水苗族乡烟竹村党总支以清廉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清廉建设工作和“两制一化”多元融合共建,结合自身苗乡特色、红廉文化基础,形成了一专班“四强化”的清廉乡村示范村建设思路。烟竹村被评为自治区传统村落、四星级党组织等。
强化筑牢清廉根基,打造清廉乡村铁军。一是强化履职担当,压实主体责任。成立清廉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乡党委书记任班长抓统筹协调,乡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班长抓具体工作落实,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本村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其他村两委干部划分片区,按责任片区落实清廉乡村建设工作。组建“乡纪委+村纪检委员+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监督队伍,形成乡村两级监督全覆盖,营造你追我赶的清廉乡村建设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思想育廉,夯实清正廉洁根基。节前召开廉政教育会议,并把清廉乡村内容列入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在村委设立党风廉政意见箱,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今年以来,全村共开展集中学习12次,乡领导、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讲党课6人次,警示教育8余次。通过常态化党纪党规学习、典型案例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以案明纪,警钟长鸣,强化村党员干部纪法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着力打造一支思想廉洁、作风清正的村“两委”干部队伍。
强化“数字助廉”,提升清廉乡村建设效能。一是通过“三资”数字化管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利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理清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现状,持续推广“支部+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高山稻田鱼”“林下跑地土鸡”“高山土鸭”等特色养殖项目品牌,全村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达800余亩、生态土猪存栏1500多头、养殖土鸡10000羽以上,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已初具规模,年产业产值超过1300万元,带动12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苗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二是开展数字领域创新探索,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建立村级政务服务站点,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民政服务、社会救助、卫生健康服务、就业创业服务、退役军人事务、老年人优待、残疾人帮扶、惠农政策落实、法律顾问及纠纷调解、出具有关证明等公共服务类,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强化“制度固廉”,构筑农村基层反腐防线。一是坚持监督促廉,落实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和村级“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实施村级“三务”阳光公开制度,每月在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次及时公开村务、财务、重大事项等内容,让群众对村重大事务全过程跟踪监督,收集党员干部在惠民政策执行、“三资”管理领域等问题,严肃惩治“微腐败”。二是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督管理,健全村级资金支出联审联签机制。扎实推进村财乡管制度,村级报账严格按照联审联签机制,先由村级初审后报乡财政所,财政所审核报账材料,对存在发现存在问题的报账,要求完善,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今年以来,全村未发现挪用、私用行为,有效提升了村级财务规范化。三是明确办事流程,推动“五项清单”运用。巩固强化清廉乡村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农村小微权力、协助政府办理事项清单化、规范化建设,理清村级责任,理论办事流程,并针对每项清单内容制作流程图,共计制定28张流程图,督促村干依单做事、照单履职,引导群众看单办事、照单维权。
强化融合清廉元素,丰富清廉乡村内容。一是做好清廉家庭与清廉乡村融合文章,营造“学廉赶廉”的氛围。将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纳入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开展“树廉洁家风、创幸福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清廉家庭活动。通过村民自荐、开会评选等流程,评选3至5户清廉家庭,确定最美家庭、清廉家庭评选结果。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乡村清廉氛围更浓郁。二是扎实推进红廉文化建设,提升清廉乡村内涵。发挥“村干部+党员+乡贤寨老”组团优势,成立山歌编写队伍2支,成立山歌理论宣讲队,围绕疫情防控、反诈APP下载、乡风文明等工作编写山歌,整理成册,编唱山歌。并以党小组为单位统筹组建4支“山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用山歌的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专题宣讲12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因材施教,掀起“汉语 苗语”党史学习教育“热门课”,通过“双语”讲党史、宣党史、颂党恩,增强少数民族同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