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射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以保护优先、源头减量为战略,深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清非禁违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再仅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独有,而是遍布在盐阜大地上的真实生活画卷。
农村户厕改造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更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今年来,射阳县把农村改厕作为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来抓,以“小厕所”撬动“大民生”,积极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的政策和意义的宣传工作,对整体推进村户厕进行首厕示范,通过组织农户参观、比较,让农户切身体会到改厕的好处,不少原来对改厕抱着怀疑态度的农户都纷纷希望自家能赶紧改造,已累计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8017座,完成整村推进户厕改造73个行政村,不但大大减少了农村户厕臭气熏人、蚊蝇滋生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村粪污的无害化利用率,推动了绿色种植农业的发展。
射阳县地处里下河入海尾闾,水网密布,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为打造优质水生态环境,射阳县统筹规划,多次就“清非禁违”组织执法检查。执法人员深入河边、渔民家中,开展宣传行动,督促并帮助农户拆除非法设置的禁用渔具。同时,以万头猪场为重点,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集中贮存区域安装视频监控,严防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今年以来,全县304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制定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并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台账,报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率达100%。全县建设有13个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有效从源头降低了河道污染,还黑臭水体为水清涟碧的美丽河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工程,乡村的颜值提升了,还需要做好长效管护。射阳县在全力以赴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的同时,牢固树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打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各处“堵点”。
一是力攻“四治”无死角。在清理河塘沟渠工作中落实“河长制”,对村居生活污水采用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保证镇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能力。坚持“镇村主抓、村民主体”原则,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唤起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农户积极参与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如今,村民们逐步养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资农具收纳整齐、各类秸秆废弃物有序堆放、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生活习惯正在形成,群众习惯的改变,让乡村人居环境增添了‘颜值’、提升了‘气质’。”家住射阳县合德镇新曙村的退休老教师胡海坦言。二是力争“提升”出成效。以创建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为契机,积极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和乡村治理有效结合,实行“红黑榜”行动,每季度评出“红黑榜镇村”。对评分高的镇区优先推荐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镇村,以示范创建带动各镇、村积极投入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目前,射阳已创办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村17个,以及16个市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增强农民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三是力求“管护”全覆盖。为从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转变,射阳县重点围绕“一部、四沿、五旁”,各镇村配足、配齐、配全保洁人员,对全县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全覆盖,对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日处理。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建设、长效管护并举,紧紧围绕“人居环境增颜值、美丽乡村提气质”行动方案要求,全面落实河道路面清理、环境美化提升、打造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画卷长长久久,让新时代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故事越写越好。
(社事处、射阳县人居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