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组织振兴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上下把加强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同谋划、同部署,全域建成2343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扶持730个村发展产业项目,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烟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筑牢村级组织基层“堡垒”
五星级村党组织达2229个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曲海波介绍,我市注重强基固本,着力筑牢村级组织战斗堡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将所有村党组织划分为“强基”“创优”“示范”3种类型,以问题整顿、擂台比武、对标提升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推动“强基”村整顿转化、“创优”村晋位升级、“示范”村葆先领航,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前进。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2229个,占比36.5%。
探索“跨村联建”融合发展,以党组织“跨村联建”为纽带,依托中心村或经济强村建立36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将3500余个分散的村庄统筹谋划、连片打造,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联建村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推动抱团融合发展。
在攻坚村改社区治理难题方面,我市抓住承担全省村改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集中攻坚全域试点机遇,注重从路径、程序、制度上规范提升,形成一套从转型标准、操作流程、运转保障到改后正确处理集体经济组织与社区关系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186个试点对象顺利转型为城市社区。2022年7月,全省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相关做法获评“2021—2022年度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
群雁高飞看头雁。我市连续多年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头雁领航”行动,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争先晋位擂台比武”活动,市县乡分设擂台,对村党组织每月大检阅、定期大观摩、年底大排名、年度大表扬,累计比武1300余场次,市级每年评选乡村振兴先进村、进步村各100个,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全域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扶持730个村发展产业项目
烟台优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全域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后出台40余项扶持政策、22条指导意见,列支1.7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筛选100名农业专家一线精准服务,全方位助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43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集中流转土地,统一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32万亩。”曲海波介绍,合作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度融入苹果、大樱桃等特色产业,自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伐旧建新、更新升级,先后改造3.5万亩,有效解决一家一户转型升级难的问题,实现强村与富民“共赢”。
在强化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方面,从2019年起,全市累计整合财政资金3.65亿元、扶持730个村发展产业项目,推动由补齐短板向示范牵引转变。市级财政连续3年增加保障标准,今年列支总额达2.36亿元,累计增加1.98亿元。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建综合阵地19处,同步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72处,聚力打造功能完备、好用实用的“红色地标”。深化帮扶力量向一线倾斜,先后开展7轮部门包村活动,组织市级部门单位派出工作队包帮联系1611个村庄。市直单位带头连续选派4轮292名第一书记,带动全市各级选派3400余名第一书记、1032名驻村工作队员靠在一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乡村振兴
全市成立村级调解组织6536个
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采取了诸多举措,成效明显。 “市委政法委以网格化管理和‘一站式’矛调为抓手,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明园介绍,目前我市网格化管理已经形成完备的“1565”工作体系,出台了《烟台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12060个,其中农村地区划分网格6635个,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4752个,配备农村社区专兼职网格员6781名,党员占97%,搭建起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网格员报送各类问题279万件,解决268万件,为文明城市创建、农村环境改善贡献了网格力量。
如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市委政法委研究起草了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N”工作体系,全市89个乡镇完善“一站式”矛调中心,乡镇班子成员推行镇街工作法和“民情日记”工作法。目前,全市共成立村级调解组织6536个,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814起,已化解7626起,化解率达到97.6%。
同时,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农村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应用,目前重点公共区域、领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均达到100%。全市“雪亮工程”在侦破农村地区各类案件中的支撑率达到94.7%,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
全面落实“四议三审两公开”
村级民主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内容。如何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我市以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村级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加快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欣培介绍,市民政部门会同所有市直部门(单位)制定市级乡镇(街道)和村级议事协商指导目录,明确镇级5类64项和村级3类52项协商内容,对协商程序、协商形式等进行规范,指导15个区市全部制定完成县级乡镇(街道)和村级协商目录。积极培育建设130个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及时总结各地村级议事协商经验进行宣传推广,龙口市黄山馆镇驿东新村和招远市玲珑镇欧家夼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以龙口市创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我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双流程一记实”同步操作法,在“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决策前预审”“决策后审核”“全过程审计”环节,创新建立“四议三审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实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全过程民主。目前我市5722个行政村已全面落实“四议三审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村级民主自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