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5-29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
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挖掘粮油作物单产潜力、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根据省厅有关要求和市局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就统筹推进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要求,以保障粮食、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目标,坚持粮油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和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优先统一,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技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道输水灌溉和智能灌溉技术模式、新型社会化经营模式和高效政策支持体系,打造一批粮油生产示范典型,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粮食、油料等农作物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
二、实施目标
(一)数量目标。2023年全市建设省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49个。其中,水稻29个(5000亩片10个,1000亩片19个),小麦9个(5000亩片3个,1000亩片6个),油菜1000亩以上示范片1个,花生1000亩以上示范片4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以上示范片6个。2023年度全市获批高标准农田项目38个,建设面积25.05万亩(其中,新建面积4.85万亩,改造提升面积20.20万亩)。统筹安排部、省级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项目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安排原则上做到优先整合统一。原则上3年内(2023—2025年)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在新增高标准农田内,水稻、大豆、油菜、花生示范片实施地点相对固定,小麦示范片实施地点在其中选择,示范片创建与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能统尽统”。
(二)产量目标。部、省级水稻示范片亩产650公斤以上,小麦示范片亩产550公斤以上,大豆示范片亩产200公斤以上,花生示范片亩产300公斤以上,油菜示范片亩产2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绿色目标。以单产提升和生产、生态协调为目标,集成推广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示范片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示范片节本增效5%以上。示范片高标准农田要求土地平整、林网完备、排灌合理,耕地质量较高。有条件的示范片要建立智能化生态化排灌系统、“四情”监测系统,农田回归水得到循环有效利用。
(四)产业目标。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优质专用生产基地,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订单化种植和品牌化销售,延伸粮油产业链价值链。分区域分品种打造有竞争力的粮油产业品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产业富民增收。
三、建设标准
(一)建设地点。示范片要布点在交通位置便捷,沿途环境较好,田间道路循环通达,水土田林综合配套到位,基层积极性高、技术力量强的地区,最好选择在附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建设等其他涉农工作也做得好的地区。2023年示范片可优先在拟建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创建,兼顾各地规划的2024年度和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二)农田标准。一是灌排设施配套,灌溉设计保证率平原地区达到85%以上,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米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米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5%以上,运行良好、管理到位。二是耕地质量优良,土壤肥沃,田面相对平整,水田允许偏差3厘米以内、旱地5厘米以内。土壤环境质量符合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定要求。三是田间道路畅通,田间道路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进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需要,通达度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不低于90%。机耕路的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米。四是农田生态良好,灌溉水质达标,注重沟渠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农田灌溉尾水净化,科学建设农田林网,选择适宜树种,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三)主导品种。示范片种植品种应是市、县主推品种,重点推广优良食味水稻(超级稻)、高产优质专用小麦、耐密宜机收高产玉米、耐阴耐密高产大豆、高产双低油菜、双高优质花生等。千亩片种植品种1~2个;5000亩以上示范片种植品种数量限3个以内。
(四)主推技术。突出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高效施肥、高效节水灌溉、节水栽培、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集成配套技术。大力推进水稻集中育供秧,加快推广水稻毯(钵)苗机插、水稻侧深施肥、小麦机械匀条播、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技术模式,加快玉米、大豆、油菜、花生全程机械化步伐,积极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水稻示范片严禁粗放型直播方式。
(五)生产模式。示范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建设模式,推广“三品一标”、种粮一体化、收贮加工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经营效益。
四、重点任务
(一)调整优化布局,全面提升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效应。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是展示我市粮油生产形象的重要窗口,针对目前示范片布局存在的“交通不畅、标准不高、形象不佳、影响不大”等诸多问题,调整示范片布局已成为提升项目实施效果的关键。各县区应通盘考虑,科学谋划,按照“交通要通畅、沿线环境好、田间标准高、辐射影响大、附近其他涉农工作有亮点”的要求,统一布局示范片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以点带片,片连成线”的整体布局效果。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调整建设,全市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二)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示范片创建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高标准农田项目要为示范片创建提供必要的灌排基础设施、田间生产通行等支持,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智能一体化灌溉等技术,优先安排数字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等试点建设,在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允许前提下积极保障示范片创建所需硬件投入,凝聚合力提高建设标准和整体形象。对于项目相关建设内容的优化安排,各地可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计划实施调整和节余资金增做等环节予以充分考虑。
(三)全面落实“四个清单”,高质量推进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要按照“四个清单”落实创建任务,围绕“推技术提单产”工作思路,对照《江苏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建设标准(试行)》,实施绿色技术、主体培育、服务责任、任务备案“四个清单”,落实创建任务,做到示范创建数量和创建工作质量同步提升。广泛发动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承担示范片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着力提升示范片内规模经营占比。按照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抓好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项目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补贴、产业化运作等机制,在订单农业、加工增值、品牌赋能、托管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集中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粮油产业化示范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条线配合。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要明确一名牵头领导,种植业条线与农田建设条线密切配合,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在项目建设地点选择、田间工程设施与农艺技术融合、田间工程宜机化改造等方面密切合作,突出力量集聚,补齐短板弱项,产生叠加效应。请各县区农业农村局于6月30日前将本县区2023年度示范片创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推进、优先统一情况分别上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和农田建设处。
(二)强化政策扶持。在实现粮油示范片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统一的基础上,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数字农场、数字农田建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场景打造等,进一步汇聚政策资源,加大建设力度。优先安排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保障承担示范片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统一的粮油规模经营主体合理用地需求。争取市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
(三)强化指导服务。市、县成立专家指导组,架构“技术指导+推广+培训”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技术指导,开展现场观摩、巡回指导、蹲点服务等措施,做到专家直接入户、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把关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提升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加强与科研院校、省级专家沟通对接、合作交流,开展指导服务、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成果共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强化交流督导。组织开展县区间交叉督导检查与交流学习活动。根据农时季节,实地了解其他县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情况,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归集配套情况和实施成效问题。同时,在组织实施、资金使用、总结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日常监管和检查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有关专家适时督查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并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情况作为对县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在示范片树立标识标牌,明确体现创建作物、技术模式、行政及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便于宣传展示和接受社会监督。要挖掘典型经验做法,在关键农时和重大活动时,组织现场观摩,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步伐,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推动我市粮油作物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附件:2023年省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任务指标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