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忽悠团”通常由一些无良商家、销售人员和中介组成,他们利用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缺少农资检测手段,不懂辨别方法,通过向农民允诺后期田间服务、赠送小礼品、招待酒水饭菜等形式,以较低价格误导欺骗农民购买超区域种子和假劣农资产品。由于农资产品在短时间内无法直观的表现真伪,往往都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农民才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
11月中旬以来,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市市、县两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对“农资忽悠团”发生情况开展排查,针对性开展整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从排查情况来看,“农资忽悠团”在我市虽有零星出现,但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我市将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增加执法人次,加大检查频次,对可能出现“农资忽悠团”的镇村重点监管,严厉打击“农资忽悠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同时提醒农民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及时索取票据,数量较大的,还要封样留存。鼓励本地农资经销商、农民及时提供“农资忽悠团”坑农害农线索,合力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农业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