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示和要求,聚焦农业执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节,抓实关键环节、关键主体、关键产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奋力推动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技能实训实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以“实战”抓“实训”促“实干”,形成以“比促学提素质、以学促干强作风”的良好作风,营造“比学赶超”的竞技氛围,推动执法能力规范化、执法队伍专业化。2023年10月,在全省第一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淮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荣誉。2023年11月,应邀选派1名执法骨干代表安徽省参加2023年农业综合执法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全省仅3人),荣获团体三等奖。2023年11月20日-24日,举办2023年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和参加系列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活动,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二、聚焦执法信息宣传,营造依法执法舆论氛围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主责主业抓好信息宣传工作,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宣传时、度、效,做到动态消息及时报道、中心工作全面报道、重大典型深入报道、创新举措重点报道。2023年以来,通过新闻媒体、官方平台发布执法信息60余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6月和10月分别向上级部门报送“淮南市推深做实综合执法领域五项举措 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淮南市六措并举 织密渔船安全监管防线”2篇执法经验总结,被省农业农村厅采用并在全省16个地市广泛宣传推广。通过信息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农业执法领域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宣传力,汇聚农业执法领域“正能量”。
三、聚焦农业执法重点,涉农违法案件查办全面加强
一是紧盯农资安全严执法。聚焦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秋冬季等农资需求关键时期,对全市农资企业和经营门店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866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2393家。扎实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销售、使用禁限农药和高毒农药专项整治,全年查办农资类案件14起,累计检查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户)38家(次)、其中部级农药抽检99样,抽取农产品124批次,组织普法宣传教育50余场次。二是紧盯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执法。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聚焦生猪屠宰领域,严厉查处私屠滥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屠宰病死猪、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共检查生猪定点屠宰场、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畜禽养殖等企业86家,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2起,获2023年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1例。三是紧盯渔业安全严执法。深入推进淮河春季禁渔、保护区全面禁捕,完善市、县(区)两级“1+2+3”渔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全市渔业水域相关船舶的登记造册和编号工作。强化县区上下联动、部门密切配合,深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繁育利用场所,开展联合行动166次,出动执法人员7796人次,查办渔政类案件174起,有效保障了渔业生产安全。
四、聚焦案件质量提升,农业综合执法领域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将所有普通程序案件纳入法制审核范围,实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坚持做到一案一审、每案必审,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执法机构反馈,有力督促执法人员全方位提高办案能力,保证行政处罚案件的整体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233起,同比增长2.1倍,含简易程序87起、普通程序107起,执行罚没款82.34万元。其中,大通区孔店乡某农资商店经营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案被评为2023年安徽省优秀案卷;寿县某合作社销售兽药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案被评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淮南市吴某某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案、凤台县某种业有限公司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子案被评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查办案件在数量、质量、种类上提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