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合心办好“房前屋后事” 聚力唱响“共同缔造歌”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4-01-21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三美”乡村的重要内容,是事关民生发展和群众健康的大事要事。近年来,南漳县农业农村局为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切实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营造整洁靓丽、文明有序的村庄人居环境,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关键抓手,以办好“房前屋后事”为突破口,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建美好家园,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一、基本情况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素有“八百里金南漳”的美誉。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南漳县不断创新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厕所革命、乡风文明、村容村貌“五个全域”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扎实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南漳县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肖堰镇、清河区亦分别于2021年、2022年先后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同时辖内李庙镇赵店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九集镇旧县铺村、经济开发区马家洲村获评国家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两基”补短板相结合,实现由“旧面貌”向“换新颜”转变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两基”补短板项目谋划交给广大群众,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精准发力,全面刷新乡村颜值。通过共谋共商“建、改、清、治”项目内容,使乡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魅力更加突显。全县累计筹措资金13.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1280公里,继2019年全县荣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后,又有清河、巡检等4个镇(区)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新建、改造饮水安全工程84处,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有序开展电力、通讯设施改造升级,全面解决“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全县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到户。投资5亿元,分步推进“气化乡镇”工程,目前已覆盖4个乡镇,全县乡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2所。投资4150万元,建成镇(区)卫生院发热门诊18家、标准化村卫生室264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村121个。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33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7个、文体广场45个。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以“七堆”(沙堆、砖堆、草堆、柴堆、瓦堆、土堆、粪堆)问题治理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共集中整治各类“七堆”2万余处,有效破解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贴乱画等陋习,建立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坚持周五“清洁日”行动。城关镇田家营村、肖堰镇曲阳坪村、清河区黄莲树社区、东巩镇大道村、板桥镇雷坪社区、薛坪镇普陀庵村均成立村庄清洁行动志愿服务队,设置村庄清洁片长,将村庄房前屋后保洁形成常态化。李庙赵店村、肖堰斑竹坪村、巡检甘河村、板桥竹坪等村都将庭院保洁纳入积分制,以户户美促村村美。总结推广八泉村“户集中、组收集、村保洁、镇运转”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全县共建改户厕4.6万座、公厕432座,科学实施畜禽粪污、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创新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城关镇、肖堰镇、薛坪镇成功与南漳百事特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协作模式。

  (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由“环境美”向“产业强”转变

  结合县域产业优势,整合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民俗村寨等特色文旅、农旅资源,串点成线、由线及面,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整治成果促乡村旅游发展,将美丽环境转化成美丽产业、美丽经济。目前全县已发展食用菌2亿多袋、高山蔬菜5万亩、桑园5万亩、特色淡水养殖6万亩、中药材6万亩、林果6万亩、油料9万亩、茶叶10万亩、生猪存栏60余万头、粮食118万亩。去年新增裕农菌业、蓝云茶叶等省级龙头企业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48家,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4家,今年在华茂、荆楚源、栎乐园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质的态势。上半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同比增1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5.19亿元,同比增长22.45%。农业总产值达38.37亿元,同比增7.7%。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40元,同比增长9%。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二品一标”有效认证证书126张。常态化开展有机采摘节、有机年货节、农民丰收节等农旅节会活动。今年举办了第六届年货节、第五届有机采摘节、有机茶文化旅游节、四季村晚等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擦亮“心氧氧去南漳”品牌,带动农户和企业增收,有效提升了农旅融合发展质效。

  (三)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明相结合,实现由“庭院美”向“民风淳”转变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广“道德银行”、“积分超市”、“时间存折”,将群众整治保护环境作为积分依据,开展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农户、清美家庭”活动,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建立完善农村“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总结并推广李庙镇赵店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九集镇良种场村“清廉村居”、武安镇赵家营村“五务进广电”、肖堰镇斑竹坪村“积分超市”、巡检镇甘河村“腾讯为村”掌上甘河、板桥镇竹坪村农户“诚信档案”等18个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把陈规陋习交给村民自己去管理,让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中唱主角,真正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武安镇赵家营村等4个村获评省级文明村,板桥镇获评省级文明镇,冯家湾村继2014年峡口社区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后,去年也获此殊荣。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xnc/202401/t20240112_35494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