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江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循环、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探索“五个共治”模式,实现厕污治理一体化、废物利用资源化、运行管理便捷化“三化”目标”,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1)采取项目拼盘,资金打捆推进“共治”。为有效整合资源要素,2023年将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打捆实施,整合资金788.05万元(其中厕所革命资金316.65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471.4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27.44万元,在全县选择组织能力强、基础条件优、改造意愿高的7个村实行农村“厕污共治”整村改造提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各行其是,实现“1+1>2”的目标。
(2)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工艺推进“共治”。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的原则,科学编制厕污共治实施方案,精准落地池容4-100方不等的厌氧滤池153座。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五统一、三模式”推进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预算、统一财评、统一施工,聚居户采用“污水分散收集+化粪池+厌氧滤池+资源化利用”模式;相对零散户采用“联户污水收集管网+厌氧滤池+资源化利用”模式;单户采用“污水收集管道+三格化粪池(沼改厕)+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整村厕污无害化处理。
(3)统一建设标准,规范技术推进“共治”。结合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处理相关技术规范,明确厕污共治建设内容、参数规格和出水要求,采取清扫井(过滤油污)+厌氧发酵+过滤池+储存池“四级”厕污净化技术,确保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在后续资源化利用上,探索“大管+小管”管网延伸系统,管道末端安装闸阀开关,根据需要对周边农田土地进行灌溉,有效解决粪池粪液满了无人清掏的难题。如:箭杆村,通过管网延伸系统,覆盖农田200余亩,每年节约人工、化肥、管护成本近3万元。
(4)强化部门联动,全面保障推进“共治”。建立农业、环保、财政+项目乡镇会商机制,联合组建强有力的技术团队,对5个乡镇7个村进行全面勘察,对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组建技术指导专班,分村指导28次,确保建设标准落地。项目乡镇组建推进专班,负责宣传动员、方案落地、纠纷解决等,促进项目有序推进。项目村组选派监督员、党员代表组建质量监督专班,对建材质量、施工工艺、处理效果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5)坚持建管并重,运维管护推进“共治”。为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坚持从管护“机制、阵地、资金、人员”上共同发力,实现运行便捷、管理高效。指导乡镇、村探索制定“厕污共治”使用维护须知,引导农户正确使用设施设备;探索建立30个运行管护服务站,配备常用设备,为日常正常运维保驾护航;探索建立“受益农户负担一点、村集体列支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经费筹措机制,全年计划投资25万元用于运维补助,确保建好一批、用好一批、管好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