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阜宁:农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4-03-09

  盐城市阜宁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打响阜宁农产品知名度,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拓宽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3月4日,记者走进沟墩镇新建村西瓜大棚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生机盎然的西瓜苗,一棵棵绿油油的瓜苗长势喜人,迎着阳光奋力生长,充满朝气,惹人喜爱。据了解,目前西瓜种植场地内30余个连片大棚都已实现联动生产和高效管护,瓜农正抓紧抢抓农时保产量,争取把好春季农业生产质量关。

  沟墩镇新建村西瓜种植户黄国青介绍说:“我们基地早瓜种苗基本移栽完毕,西瓜长势也挺好的,下一步晚瓜还有二十来天才会移栽完毕。我们的西瓜产量不错,这里土地最适宜我们长西瓜。待五六月份西瓜成熟后基本销售到上海、广东等地,效益挺好的,亩产量七八千斤都能达到。”

  据了解,该基地亩均效益呈现增长态势,西瓜的销路还越拓越广,这几年给瓜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该村建基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连栋钢架拱棚,通过种植优质品种西瓜,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推动瓜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沟墩镇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戴连梅介绍说:“我们新建村合作社,利用村集体领办,从2018年开始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合作社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西瓜大棚产业,不仅为村集体增加积累,还带动群众致富约200多户,为建设全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同样在阜城街道杜庄村蔬菜大棚里,满眼的上海青青翠欲滴、绿意盎然、长势旺盛,水灵鲜嫩的上海青郁郁葱葱,菜农们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双手娴熟地采摘下一棵棵新鲜的蔬菜,遍地忙碌丰收的场景。眼下,上海青丰收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136亩大棚蔬菜一年四季种植,一年可以收获五到六茬,一茬可以生产上海青3000多斤,平均每亩纯收入单季超过5000元,由于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种植上海青不仅丰富了菜篮子,群众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

  杜庄蔬菜大棚生产基地负责人周永旗介绍说:“基地承包连体大棚136亩,生产无公害上海青,每年每亩产量在一万五千斤左右,总产量在两百万斤左右,通常发往上海、北京、山东,除去人工等成本开支,一年能赚个五十多万元。”

  阜宁县作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紧抓农业产业发展牛鼻子,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将绿色果蔬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切入点,大力发展中南部11万亩绿色瓜菜产业片区,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多层次带动当地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阜城街道杜庄村党总支书记顾正智介绍说:“目前我村有水产养殖、苗木花卉、蔬菜大棚三大特色产业近1500亩,每年土地流转收益近150万元,三大产业带动村里近50人就业,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这不但解决了群众就业还增加了收入,去年村集体收入近60万元,下一步村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村集体积累,把现有资源盘活,让群众有更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阜宁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富民为根本,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农业,“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粮食面积、产量实现“双增”,种子种苗产业园、宁富食品技改等农业项目建成投产,七彩玫瑰全产业链智能种植园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下一步,阜宁县将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提升“量质效”水平,精准对接长三角市场,打造长三角绿色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县,紧紧围绕“六个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江淮生态经济区新时代鱼米之乡。

  (来源:阜宁日报)


原文链接:http://snw.yancheng.gov.cn/art/2024/3/7/art_24595_41626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