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监管, 优化合作社生态。通过制定合作社管理办法及发布规范通知,针对全县33个家庭农场和142个合作社实施严格监管,年度检查指导5次,并注销了10家“空壳社”。利用信息化平台,录入175家农场与合作社信息,聘用5名辅导员提供专业指导。推行“随手记”和“一码通”制度,一季度内43家示范场实现100%记账、310%赋码率,有效提升监管效率。
(2)示范引领, 驱动高质量转型。围绕“一村一场”“一乡一示范”战略,分级评定示范社与农场,截至目前,共计评定各级示范单位39个,发放扶持资金273万元,覆盖30个经营主体。去年,合作社带动率超过104.68%,有力推动传统农场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变。
(3)培育龙头,拓展产业链价值。全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注册企业共计18家,认定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6家,目前,已为3家企业提供20万元扶持资金。多家龙头企业与泸州、浙江等多个城市及企业签订25项销售协议,预计年销售农产品超1100吨,销售额可达2100余万元,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