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监测,结合越冬基数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水稻负泥虫总体为偏轻发生,部分落卵量高的地块偏重发生,发生危害区域主要在山区和半山区。田间幼虫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预报依据:
1.越冬基数偏低。据各地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全省水稻负泥虫越冬虫量平均为1.04头/平方米,分别低于去年和常年49.7%和56.5%。
2.田间落卵量较低。截至6月18日,共有56个县市区1623个监测点田间监测到水稻负泥虫发生,平均每穴落卵量0.44粒,分别低于去年和常年同期8.3%和68.8%;平均每穴幼虫危害株数0.23株,高于去年同期15.0%,低于常年同期46.2%。
3.气象条件有利。气象预报,6月中旬至7月上旬全省降水量多于常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利于水稻负泥虫发生为害。
防治建议:
做好田间虫情调查监测,尤其对未采取苗床带药下田预防措施的地块,应全面查田,准确掌握田间虫情发生情况,依照防治指标,科学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为害。
1.人工防治。可在水稻负泥虫发生盛期,灌水到只露水稻苗尖,在清晨用笤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并迅速排水以减少虫量。
2.药剂防治。当田间水稻百株幼虫超过30头时,可使用噻虫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