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市际“口子镇” 魅力六合垸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1-07-02

  仲夏时节,走进江陵县六合垸管理区(农场),只见道路沿线绿色葱茏,处处生机勃发。广袤的大地上,万亩稻虾田里,处处是农工忙碌的身影;蔚蓝的天空中,三农航空的旋翼机正在飞防作业。连接潜江市张金镇的“最后一公里”项目施工现场机车轰鸣,道路即将贯通……

  地处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腹地的六合垸管理区(农场)抢抓荆州市“口子镇”建设机遇,精心描绘乡村振兴农垦新画卷。

  紧盯民生补短板 擦亮集镇新名片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六合广场热闹非凡,孩童在嬉戏,大人在休闲;年轻媳妇在学曳步舞,退休大妈跳广场舞。75岁的武汉知青韩菊香神采奕奕,她说:“我以前一身病,自从跟老姐妹们学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感觉精神好了,病也少了!”

  今年上半年,在江陵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六合垸农场筹资1000余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一系列项目建设,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农垦特色牌楼拔地而起,农垦雕塑群组《拓荒者》屹立在广场,述说着艰难的垦荒创业历程;广场修建了文化廊道,补充了绿植;宏伟牌楼、显示大屏、灯光喷泉、花瓣路灯让晚间的广场美轮美奂。农场发展蓝图、企业文化、先进典型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现,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百姓情怀”理念。

  农场坚持“农业稳场、工业强场、城建亮场、文化兴场”发展战略;紧扣“耕地向规模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镇区集中”发展路径;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园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为目标;按照“一心、两轴、四片”的镇域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构建“江汉平原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依靠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新路。

  农场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创一流”思路,集镇建设实施道路畅通工程、集镇擦亮工程、绿满六合工程、河渠净化工程和幸福宜居工程等“五大工程”。让每一位来到农场的人,明显感到农场变靓了。

  六合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农场场长贺大春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擦亮农垦小城镇名片,扮靓六合‘客厅’,喜迎八方来客!”

  乡村治理常态化 六合全域美如画

  曹夹湖分场的丁家台湾子林,原是一处脏乱差的地方。今年,曹夹湖分场发动群众将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拆通畅、提档次、增亮色”,远远望去,废旧鱼塘变干净了,菜园扎上了竹篱巴,丁家台由“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加上农垦特色、乡村特色的墙绘更是为环境增色不少。

  从城镇到乡村,居民自觉行动,以“全民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场庆”“三清三美三评”等为主题的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如火如荼。道路通畅、渠道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村庄环境优美。这得益于农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人居环境整治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全域环境整治。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创建了多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全线道路改造。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奋力打造省级“四好农村路”,修建“村村通”公路100余公里,10余公里主干道全线刷黑,完成“郝六线”整治,道路交通大为改观;三是全面治理污染。农场实施大气、水源、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投资16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配套管网15.6公里,日处理生活污水400吨。“厕所革命”工程完成1043户无害化厕所改造任务,基本消除旱厕,新建6个公共厕所,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要求;四是全域禁鞭禁烧禁种。自2014年开始,天桥镇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019年禁鞭推广至全场。2015年实施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渠堤路肩禁种农作物;五是全场亮化美化。农场共安装路灯1200余盏,其中太阳能路灯500余盏,实现了总场、分场、生产队全域亮化。农场以“绿满六合”工程为抓手,按照“田间造林、村庄造景、集镇造园”的思路创建省级森林农场,最近5年种植各类林木2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2%。

  曹夹湖分场党总支书记蔡烈霹表示,“分场因地制宜,以民为本,不搞大拆大建,不增加基层负担,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产业融合思路宽 发展提速战犹酣

  笔直的丁河渠、六合主渠公路两侧,是“万亩稻虾生态养殖基地”。作为主导产业,稻虾共作种养面积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0%。农场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一品堂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禾顺农业育秧工厂、金穗农业合作社、碧水水产品合作社、养虾人小龙虾交易市场等20余个农业经营主体和万吨小龙虾冷链物流项目为支撑,促进稻虾共作产业化、规模化,带动农工增收致富。稻虾田亩收益5000余元,年产值过亿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生、粮渔共赢”目标。

  近年来,六合垸农场以“构建江汉平原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远景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三条景观带”,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条农旅景观带”即以赛泰公司、三农航空、一品堂为引领,打造集旅游工厂带货、低空滑翔体验、农家乐、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田园休闲观光带;以幸福小区、六合小区、文化广场、谢家渊(樱花谷)、瓦台垸湖为主展示农垦新村风貌的示范带;以白鹭湖湿地生态保护区、白湖生态农业为主的自然原生态体验区。

  生态莲藕俏销海外。白湖分场建立生态莲藕基地1750亩,“荆江白湖莲藕”为“荆楚味道好年货上榜品牌”,30%以上的莲藕出口欧美,年创汇2000余万元。白湖莲藕3上央视,CCTV央视《新闻直播间》、新闻频道、央视财经频道都曾播出白湖莲藕疫情保供等新闻。

  三农航空带动农旅。三农农业航空科技公司位于三马湖分场,占地面积500亩,具备“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资质。公司业务包括研发组装飞机、空中游览、飞行体验、农林飞防、飞行驾照培训、航空运动表演飞行等方面,是湖北为数不多的通用航空基地之一。农场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农垦飞行小镇”。

  旅游工厂带货增效。在“千里江陵区域农产品展示区”,“江陵金菊”“天助菜籽油”“三湖锦绣黄桃”“六茅窑酒“数十个江陵知名农副产品琳琅满目,游客通过扫码下单。在“互动展示与售卖区”和“乳胶产品体验厅”,游客们边咨询边体验。旅游工厂年接待游客达6万余人次,实现区域特色产品年销售额3000万元,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六合垸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核心面积1000亩。以门业制造、服装纺织、乳胶产品、农业航空为重点,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业并举的现代化产业格局。2020年,农场规上企业5家,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工业园区的最大特点是“工厂机器转、企业有钱赚”。农场推行集中居住,富余农工选择就近务工,园区提供工作岗位700余个。壮台队贫困户胡先国在赛泰公司一车间管理注料机,他说,“每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打工能顾家,我很满足!”

  集中居住树样板 和谐宜居人欢畅

  行走在1.2公里长的东风路上,路面干净整洁,党建灯箱一字排开,花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80余株“染井樱”形成迎宾通道,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樱花谷和谢家渊位于幸福小区南侧,谷内樱花树近4000株,步道蜿蜒环湖而建,阳春三月,游客如织、踏春赏樱,成为网红“打卡地”。

  广场对面的六合大道,60多户居民住宅实施了农垦特色立面改造,墙面修葺一新,古朴的窗棂、琉璃瓦、墙裙和门柱,提升了美感。东风路上“知青小院”掩映在绿树之中,白墙黛瓦,“创美丽庭院,享幸福生活”的墙绘正是小院主人的内心写照。从知青小院到幸福小区,优雅的环境、美丽的风景、和谐的氛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识字不多的老农垦谭述俊由衷感慨:“没想到,有生之年,农场为我们办了大好事,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幸福小区是农场推行集中居住的示范点。小区占地面积280亩,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工程配套。已建8排304套,为两户一联仿欧式别墅,单户面积240平方米,当初售价每平方米仅千元,普惠于民,千余人入驻该小区。农场累计争取垦区危房改造计划2000余户,整合配套资金4400余万元用于小区配套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文化氛围深厚,社区每3年评选一次“十星级文明家庭”,“星级评定和家风家训”的牌匾挂在各户大门旁。社区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居民文明素养明显提升,遵守《居民公约》成为居民自觉行动。社区成立6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76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

  六合广场、居民小区、六合大道立面改造等一系列成果是农场“城建亮场”发展战略的缩影。农场在推动集中居住方面,采取了三种居住模式:一是将窑洞军营式“洞洞房”推倒重建为六层以下的经济适用楼房;二是将老旧平房经过统一改造为“知青小院”;三是拆除零星分散的居民点,规划集中连片修建联户别墅房。六合小区、幸福小区、振兴小区518套住房,入住率95%以上,通过迁队腾地,推行集中居住,节约耕地1300余亩,节约管理和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农场一步一个脚印,将“幸福宜居魅力六合”愿景化作现实。

  农垦文化润心田 幸福生活比蜜甜

  “趟湖水跨沟壑,横扫芦荡登上高坡,脊梁铸就通天桥,汗水汇成主渠河”……农场场歌《万众一心建六合》1993年在全国首届农场场歌征歌大赛中斩获金奖,农垦人耳熟能详,传唱至今。

  斗柄东回六合春,尧天历象与时新。农场文化底蕴深厚,兵团文化、干校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酿酒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六合垸“五湖四海、广纳贤才、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文化。农场八字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唯实开拓”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农场文化让一代又一代农场人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党的各级组织筑牢道德高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国海、熊桃初、唐达聪、姜建中等4名老战士获“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谭台队张华获2012年度“湖北省三八红旗手”;陈才芝、张高林入选2007年度和2016年度“荆州市年度人物”。王建场、王池英等一批先进典型获市、县、区表彰。全场职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彰显,爱场建场情怀得到升华。

  “此心安处是吾乡,总把农场当故乡”,无论原住民、移民还是知青,无论军转干部还是分配的大中专学生,他们都把根扎在农场,奉献青春和汗水,为农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挑大梁的都是垦二代、垦三代。60年弹指一挥间,荒湖巨变米粮仓,继往开来奔小康。农场上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动各项事业跃上新台阶,向建党100周年和建场60周年献礼。“彩云长在有新天”,如今的六合垸每天发生着新变化,我们期待农场在“十四五”时期,接续奋斗,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美丽的新时代农垦。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106/t20210623_612500.shtml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