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加紧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金融产品;市州财政纷纷设立专项资金,撬动银行多“开闸放水”。6月18日从全省市州农业农村局长和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获悉,省、市政府部门正合力缓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题。
“蕲艾干叶需合理存放三年方能使药效达到最佳,仓储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很多企业无法承受。”湖北惠春蕲艾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提示。“建议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制定‘全链条、全环节、全覆盖’的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制定‘一企一策’资金支持计划。”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呼吁。“协调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香菇企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率,探索融资新产品。”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建议。座谈会上,与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各级政府协调相关金融机构解决。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积极回应企业关切,除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统筹5亿元(贷款贴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外,该厅还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设银行、农发行、省农信联社、省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接,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金融产品,给予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最好的优惠信贷政策支持。
各市州也纷纷结合企业融资需求“对症下药”。襄阳重点打造优质粮油、高香茶等十大农业产业链,在市级1.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基础上,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链建设,统筹5000万元对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恩施为建强茶、蔬、药等八大产业链,州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三年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在央视宣传推介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区域公用品牌,还建立企业金融方舱,今年累计投入信贷支持7.8亿元;荆门聚焦稻米、油菜、生猪、小龙虾、花卉苗木五大产业,每年安排和统筹支持资金达1亿元;咸宁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重点支持茶叶、生猪产业发展;宜昌每年安排5000万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开发了茶叶贷、柑橘贷等金融产品;荆州除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外,各县市区也拿出3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