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如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我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在始终在中国“三农”领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为积极探索我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7月7日-8日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王子尚、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孙华伟及有关科室负责人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对接。
聊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基础好,农村人口占比大,抓好“三农”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说,聊城农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创新驱动不足、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亟待提升等问题。7月8日,聊城市考察团赴中国人民大学对接,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仇焕广、副院长郑适、副院长毛学峰、副教授田晓晖、副教授高原进行了座谈交流。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仇焕广主持,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王子尚和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孙华伟分别就聊城市“三农”基本情况、合作意愿、合作方向等进行了介绍,农发院副院长郑适、副院长毛学峰等分别介绍了农发院情况、校地合作的模式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双方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校地合作、共同探讨重大课题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深入交流,就农业规划制定、农业产业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事宜达成了初步意向。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度合作,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对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把聊城打造成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就业基地、实践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加快聊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将有利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