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微生物农业的建议收悉,经商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答复如下:
微生物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新蓝海,近年来,全市围绕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等微生物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我市微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加码配套政策支持。微生物农业作为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被明确写入市政府文件,部、省、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新华扬为代表的农业微生物企业。2022年以来,支持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性、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致病性病毒与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共计1500万元,引导高校院所开展微生物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二、持续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全市建有国家肥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湖北)、国家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湖北)等2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2021年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微生物农药创制重点实验室项目,今年完成实验室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项目验收。2023年,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微生物酶资源开发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
三、持续建好微生物产业链。全市实施了“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层培育计划,努力做大做强农业微生物产业。生物饲料添加剂龙头企业新华扬的饲料酶远销欧盟、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全亚洲第一。富邦科技,作为全球化肥助剂头部企业,推广的植物营养母粒,给肥料“穿”上硫、锌、硼等微量元素制作的“营养外衣”,让农作物“吃饱”又“吃好”,增产又提质;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物农药、功能菌和生物肥的标杆型企业,公司产品质量优良,远销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越南、秘鲁等十多个国家。
四、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联手“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编写《现代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乡村振兴院士行系列科普丛书,满足广大群众微生物农业新知识的需求,通过网上征集、问卷答题、田间地头走访等,围绕农作物转基因、健康吃菜、微生物农业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等社会热点,先后邀请了100多位专家开展科普讲座、互动访谈和咨询指导等,累计回答线上线下问题千余条次,现场受众3000多人次,网络覆盖人数达近亿人次。2022年,创建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核心示范区39个,建成示范面积10200亩,推广“两夏”作物绿色防控面积41.29万亩。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引导全市涉农高校开展微生物农业领域基础性、前沿交叉性研究,支持“淡紫紫孢菌与芽孢杆菌人工合成菌群防控蔬菜根结虫病的基础应用研究”“白僵菌关键毒力基因鉴定与工程菌株构建”等微生物农业领域2023年度基础研究和曙光计划项目实施。
(二)加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我市微生物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中试平台建设力度,联合武汉大学建设武汉合成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武汉光合生物制造与净化技术创新研究院。
(三)培训壮大微生物农业企业。落实鼓励微生物农业企业加大研发的支持政策,做好微生物农业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农业微生物科技企业培育量质齐升。
(四)加强微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微生物农业企业吸纳转化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研究,加强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对接合作,做好技术咨询、贷款融资等服务,以基层农技推广为抓手,促进微生物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0日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