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0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3-07-27

  市台盟:

  贵委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远城区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改善乡村宜居环境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城管执法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农村绿色生活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等专项治理,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着力巩固“四三行动计划”成果,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农村生活垃圾行政村治理覆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8%以上,推动农村绿色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推进生活垃圾治理,不断健全农村垃圾收处体系

  一是健全保洁机制。开展保洁员培训,规范保洁员清扫保洁标准,加大村内道路、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力度,提升保洁质量;巩固河边、湖边、塘边、沟边、林边、田边、路边、屋边、拆迁区域、插花区域等“八边两域”垃圾治理成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围绕农村环境“脏乱差”薄弱环节,结合三方检查、专项巡查、群众投诉等突出问题,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组织区、街、村三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村庄清洁行动,对农村地区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

  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将美丽乡村示范带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创建6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将分类制度纳入村规民约,设立村级公示制度,每个行政村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分拣员)。联合市供销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有效回收利用。建成阳光堆肥、生化机处理、地埋式厌氧等互为补充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建成使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10座(台),日处理厨余垃圾百余吨。

  三是加强垃圾收集设施管护。针对农村垃圾容器“脏、破、溢”等突出问题,加大垃圾容器检查整改力度,建立容器管理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密闭化收集,更新密闭式收集车辆50台,收集车辆密闭化达到80%以上。拆除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旅游环线不规范垃圾收集屋831座,升级改造477处垃圾收集屋。对新城区89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纳入全市收运设施监管,每月对排名靠后或不达标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重点督办,促进收运设施管理更加规范。

  四是实现全地域全覆盖考核。充分发挥监督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村湾环境卫生、农村收集转运设施、农村地区河湖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卫指数测评体系,优化村湾环境卫生测评内容,突出保洁类、环卫设施类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推进环卫城乡一体化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对市民投诉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现场督办,对十差环境脏乱差村湾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针对每月检查情况,下达重点整治村湾清单,督促建立长效机制。

  (二)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发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工作方案,明确“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项目建设。全市涉农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规划均已编制印发,重点督促黄陂区、新洲区年度建设任务推进,将黄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列为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按月调度项目推进情况,积极推进新洲区谋划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督促相关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验收率。督促各相关区组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自行监测,组织开展农村生活集中污水治理设施出水水质执法监测。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水污染防治“红黄旗”考核及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委托第三方完成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核查。

  二是引导农民群众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办“生态文明大讲堂”,推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堂等,开展“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系列宣传活动,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宣讲队走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家庭等,积极宣传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活方式;广泛发动群团组织、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持续提升环保志愿服务热度,依托“武小环志愿服务”小程序,打造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建立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打造了“关爱自然,保护山川河流”“武汉环保高校行”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泛营造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和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持续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举办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和召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推进会;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职责的宣传;组织开展全市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设施运行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8%以上,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绿色渔业养殖。大力推广池塘流道养殖、“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建成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5家,示范面积25万余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21.8万亩,池塘流道养殖、集装箱养殖、“零排放”圈养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31万立方米。积极推动连片50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现养殖尾水生态循环利用。2018年-2022年,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12865万元用于全市养殖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全市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面积达6.6万亩。

  三是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四是全力推进农村小微水体整治。为恢复小微水体基础功能和自然形态,改善城乡人居水环境,全市继续在小微水体实施河湖长制,继续督促各区加强对辖区内小微水体的管护治理工作,同时将小微水体纳入年度河湖长制目标责任考核,以考促管,强化督办。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进一步提升农村绿色生活水平。

  (一)充分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

  一是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考评内容,引导区、街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抵制环境污染、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加强组织推动,积极推进落实。根据市民政局出台的《红白理事会工作指引(试行)》,从红白理事会的构成、职责和工作机制、章程的内容和制定程序、红白事办理原则、奖惩机制等几个方面指导农村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将农村红白理事会作为抓手,有效推动民众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文明新风尚。

  二是借鉴“清廉村居”建设和民政部门探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村(社区)基层治理的做法,探索积分制开展奢侈浪费、环境污染、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奖励积分(加分项)和处罚积分(扣分项),加分项(正面清单),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

  三是常态化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此作为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奢侈浪费、污染环境、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一是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按照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进一步夯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全量焚烧处理。编订农村生活垃圾清扫及收集作业规范,规范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标准,开展保洁员培训,提升保洁精细化水平。

  二是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因地制宜建立村湾自治和保洁专业化相结合的环卫工作机制。压实村湾主体责任,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发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实现村民自治。按照美好环境共同缔造要求,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共治农村环境,形成共建公评共治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环卫设施管护。持续开展垃圾容器专项整治,建立容器管理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实施市级奖补机制,更新一批环卫收集车辆,收集车辆密闭化达到90%以上。督促相关区拆除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旅游环线不规范垃圾收集屋,提升环卫设施颜值。建立以视频监控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化监管体系,加大转运收集站异味扰民、环境不洁、混收混运等问题管控力度。

  四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全面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推动习惯养成、加快形成长效机制”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高标准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0个,建设300个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发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引领作用。

  (三)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明确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标准,科学确定治理设施处理能力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拓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就地消纳的范围。加快推进黄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协调推进新洲区第二批村湾生活污水项目加快实施,督促各相关区加快已建设施验收和移交运维。

  二是加大绿色宣传力度。按照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等八部门制定《武汉市“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新时代助力高质量发展,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实施方案(2021-2025)》要求,部署七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进一步转化为建设美丽武汉的行动自觉。

  (四)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贯彻落实《关于扎实推进武汉市“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对市直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合力;同时指导各区形成统筹协调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将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到位、将基本情况清查梳理到位、将农民诉求搜集调查到位、将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推动落实到位。探索粪污收集、运输、储存、处理、规范化利用的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主体为主,或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进行运行维护,或市场主体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等方式的长效运行模式。

  (五)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改善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推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巩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果,推广7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进一步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持续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指导汉南区完成万亩连片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报制度。开展农膜回收利用,推广示范生物可降解地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17日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zwgk_25/fdzdgknr/jytabl/202307/t20230724_22359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