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村官法制网!

网站首页> 新村建设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08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佚名 时间: 2023-07-27

  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市级统筹建设“武汉数字江豚”平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文旅局等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江豚”基本概念

  “数字江豚”项目,作为长江大保护生态公益事业与数字科技结合的全新尝试,依托数字技术,对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繁育保护、科学监测、文化创意、社会参与等进行全方位数字赋能,构建与江豚保护相关的数字“生态群落”,传播江豚文化,为濒危物种保护探索数字化路径,打造数字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布了“i江豚”程序及相关文创产品。2022年9月,依托武汉云组织全市“数字江豚”生态建设大会,成立了“数字江豚”守护者联盟。全市发布了“i江豚”程序、“数字江豚”数字藏品、江豚樱花表情包、江豚皮肤等,联合长江日报建立了“数字江豚”主题网站,建成了长江江豚网上科普馆,打造“共护江豚、共护长江”多维数字场景,普及江豚知识。同时,发布了银行、医保、公交、商场VIP等“江豚卡”,设计江豚邮票、首日封、“我爱汉水”,非遗手工技艺——江豚剪纸作品,注册了“数字江豚”商标,构建了“数字江豚社区”,发起保护江豚、保护长江的公益捐赠以及养殖企业为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捐赠饵料鱼等活动,让全社会感受并参与江豚保护。江汉路的happy站台设立“数字江豚邮局”,在复刻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南望山基地场景的基础上,打造的首个“数字江豚”元宇宙中心,同步发售江豚公仔、江豚T恤、江豚冰淇淋等限量周边产品,推动元宇宙与实体商业场景互动的江豚公益新模式推广应用。

  (二)推动了“数字江豚”进入全国两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政协杨智主席亲自关心江豚保护,并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大长江江豚保护力度的建议》,建议将“数字江豚”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沿江“数字江豚”景观轴,实现“数字江豚”线上线下交融共促。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城投集团所属水务集团宗关水厂“王琼工作室”负责人王琼提出,在湖北武汉大力建设“数字江豚”平台,用数字技术赋能江豚等长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用数字手段传播生态保护理念,让江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国家名片,长江访谈专题连线全国人大代表王琼,系统介绍了“数字江豚”的缘起、概念、进展及展望。5月9日,市政协主席杨智率队调研长江大保护暨“数字江豚”建设工作。6月13日-14日,组织赴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捐赠江豚饵料鱼暨“数字江豚”全国人大建议案调研活动。全国人大代表王琼一行调研保护区江豚保护工作,并在保护区现场捐赠江豚饵料鱼1万斤。

  (三)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5月9日,市政协杨智主席专题视察调研长江大保护暨“数字江豚”建设情况,强调保护江豚是对整个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探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江豚保护工作,要用好“数字江豚”项目平台,擦亮“数字江豚”武汉名片,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江豚保护,共同保护长江。5月,“数字江豚”生态建设项目被纳入2023年度推进“长江大保护”调研监督重点监督正面清单项目。

  (四)打造了“数字江豚”宣传媒体矩阵。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级媒体,都对我市“数字江豚”项目做了系列报道,媒体关注度高,社会参与面广。2022年7月,配合新华社开展“江豚分娩”直播,2.2亿网民共同见证“江豚添丁”。2022年10月份,在全网组织第二代长江江豚“YYc”征名活动,新闻点击率超过1亿次,最终确定名字为“汉宝”。2022年12月19日,农民日报以《武汉建设“数字江豚”生态打造江豚保护新引擎》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此外,青山印象城、汉口武汉国际广场、武昌武商梦时代、东湖梨园广场都耸立了江豚雕塑,全面融入市民生活。

  (五)有效推动了全民参与江豚保护。2022年11月8日,“数字江豚”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共建生命长江,传承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论坛上进行了专题报告。11月19日,“数字江豚”展区亮相2022年5G+工业互联网大会,作为大会的亮点之一,首次与安庆、石首天鹅洲、宜昌等地江豚保护区监控点进行了实时连线,实现了跨区域资源的整合,发布了“数字江豚”虚拟形象代言人,“数字江豚”大会限量版数字藏品,组织了数字江豚VR虚拟场景体验,为市民提供了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2023年4月27日,“数字江豚”数字社会公益环保项目首次亮相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吸引众人目光。2023年5月3-5日,“数字江豚”数字公益环保项目参与2023年中国武汉垂钓挑战赛,现场演示“i江豚”数字社会服务平台、展示数字江豚衍生文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3“数字江豚”游进樱花园创作大赛,一批以长江江豚、樱花、生态保护为主题书画、摄影、海报、手机壁纸、表情包、数字江豚Logo等作品跃然纸上,全面提升了市民在长江江豚保护中的参与度。2023年“全民爱豚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数字江豚”项目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正式上线“数字江豚”保护中心,评选了10名江豚保护志愿者成为“长江微笑天使代言人”,推出“迁地保护区江豚认养”公益项目。5月22日,“数字江豚中心”元宇宙同步发布,同时在江汉路的happy站台设立“数字江豚邮局”,打造元宇宙与大流量实体商业场景互动的江豚公益推广新模式。2023年3月3日,光谷第九小学展示学校“爱江豚·护江豚”的行动成果,孩子们化身“小江豚”,演绎情景剧《留住江豚微笑》,培养孩子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2023年4月11日,江汉区大兴路小学携手13所幼儿园,成立“共护长江萌主”幼小联盟,让孩子们认识江豚、了解江豚,保护江豚、爱护长江。

  三、下步打算

  下步,我们将全力推动“数字江豚”生态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共同协作、跨区域对接、提供资金保障、扩大宣传影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尽快把江豚打造成为武汉市长江大保护和公益环保的国家名片。

  一是研发长江江豚保护的数字技术。对长江江豚的适应进化、身体构造、生态适应、遗传编码、基因编辑等生物信息开展数字化技术研究,全面解析长江江豚生物学和遗传特征,规范迁地保护种群管理,提升人工繁育技术和成效,推动规模化野化放归,加快自然种群恢复。

  二是建设长江江豚保护的数字场景。依托数字技术,提高长江江豚的社会属性,对长江流域江豚重要栖息地、重要观测点等进行数字建模,建设长江江豚线上观测平台,实景实时观豚。加强基于江豚特性的信标技术研发,以人工饲养江豚为突破,逐步扩大到迁地保护区的野生种群,实现长江江豚个体的精准跟踪和全时展示,推动长江江豚“云养”项目,让长江江豚成为新的数字流量密码。

  三是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的线上线下平台。探索实践江豚“数字孪生”,开展“数字江豚”线上平台的研发、推广工作,优化平台内容、丰富线上资源,拓展长江江豚在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科普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内容。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11日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zwgk_25/fdzdgknr/jytabl/202307/t20230724_22362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