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农督办字〔2023〕32号
省科技厅:
***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32%,为建设农业强省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切实加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2010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现有体制下,产业技术体系打破部门、行业、专业界限,以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为主线,依据技术需求设置专家岗位,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建立“层级式”资源配置新模式,由首席专家负责技术决策、岗位专家协同创新、综合试验站承接转化和推广技术成果,通过多专业、多学科的纵横联合,构建起自主选题立项、财政稳定支持、技术用户综合评价等一整套农业科技立项与评价新机制,有力推动了全省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目前,已组建完成2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吸纳500多名专家,涵养了一支讲政治、顾大局、听招呼、守纪律,召之即来,来之能干的科技人才队伍,基本实现了对全省主要农产品的科技支撑全覆盖,成为解决农业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二、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量效率
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效能为目标,以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一是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7亿元,在110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重点围绕深化推广体系改革、提高农技队伍能力、培育科技示范主体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任务,强化组织推动,加强督促指导。全年全省共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635个,培育科技示范主体2.5万个,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超过1.5万人。二是探索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为深入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新模式,2022年争取财政资金2000万元,整合农技推广、科研教学、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等方面力量,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组建了28个协同推广团队,共吸纳9所高校、24个科研单位、33个省市级农技推广单位、98个县乡级农技推广单位、41家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汇聚农业专家557名。协同推广计划以农业优势产业为主线,以重大技术推广任务为牵引,实行“双首席专家+执行专家+推广技术员”项目组工作机制,构建了需求关联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资源整合、合理分工、高效协作,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新机制,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积极推进寿光、肥城、费县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强化督导指导,提升共建水平,积极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四是探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为有效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推动农技推广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生产一线,2022年创新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项目遴选工作。主要面向全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生态环能等领域,遴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有61个项目、15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受到激励。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研究、教育、推广单位和队伍团结协作、联合攻关。五是全面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联合省科技厅、省畜牧兽医局向社会公开推介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100项,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组织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深入开展以科技人才进村入户到田,推广普及优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成果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动员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深入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等科技服务专项行动,为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六是扎实做好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工作。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认真开展公费农科生需求计划征集、招生录取、岗位安排、待遇落实等服务工作。2022年第一批300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新招录公费农科生335名,2018年来累计培养公费农科生2042名,及时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的不利局面。
三、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
紧紧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把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整省推进、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育高素质农民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4.78万人,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我省培训任务。在组织推动上,组织开展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印发了《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专题培训上,围绕稳粮保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专项人才培育等,开展“科技壮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盐碱地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村支书”“农村好青年”等系列专题培训,助力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与乡村振兴。在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乡村振兴优质校、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专业性社会化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组织遴选认定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综合类培训基地30家、专业类培训基地50家、农民田间学校100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实践培训能力。在创新发展上,遴选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等5类80名“高素质农民大师”,在65个县(市、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师傅带徒”创新试点。试点遴选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电商、农业经理人、创意面食加工等4个专题6个师资团队,开展“团队带班”专题培训创新试点。在典型选树上,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成功举办2022年山东省第二届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竞赛、全省乡村振兴“金点子”创意大赛、第六届山东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4名高素质农民荣获农业农村部2022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4名同志获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