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道路上,盐都区以坚定的步伐和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近年来,盐都区将“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全区各级财政投入改厕资金达1300余万元,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高标准改造农村户厕5653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让农村户厕改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建立工作机制、统筹谋划。盐都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亲自部署、定期督办。区级层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及工作任务,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印发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确保了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推动了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镇村主体责任,细分改厕任务数,要求各镇村主要负责同志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直接上手。通过定期跟踪调度、现场调研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监督检查镇村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工作实效。在充分利用省级改厕奖补资金的基础上,建立了区镇两级财政投入机制,足额安排预算,为农村户厕改造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聚焦关键环节、稳步推进。邀请省市农村改厕技术专家围绕“农村户厕建造技术”“农村户厕使用与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通过以会代训、专家辅导、现场教学等形式,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对改厕工作的认知和业务能力。加强施工管理,通过采取施工单位交叉互查,联合镇村干部随机抽查,邀请村民代表全程监工等形式,实地查看施工现场,带着尺子量、拿着清单比、对照图纸看,对施工建设过程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检查,推动户厕改造工作提质增效。严格验收程序,成立验收工作专班,科学评估改厕成效,确保每一座户厕都达到标准,注重示范培育,分区分类打造高标准户厕改造“样板间”,潘黄街道新民村利用附房改造卫生、淋浴、洗漱一体房,新建改造623座卫洗浴一体间,占全村户厕总数的70%以上,形成厕所革命的“新民标杆”。
强化全程管护,提升质效。一是教群众“用起来”。对已改厕农户发放“使用说明书”,开展户厕防冻、施肥、节水等宣传教育引导,着力改变农村老一辈人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和习以为常的旧习惯,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改厕带来的便利。二是替群众“管起来”。将农村户厕管护纳入“五位一体”长效管护体系,在鼓励和支持农户自行清粪还田的同时,将户厕管理服务与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定期提供清掏服务,确保农户用得安心。三是帮群众“修起来”。发挥各村居网格员的工作优势,持续提升网格员的服务水平,整合村居内现有的“水电工”“泥瓦匠”,让勘察维修服务延伸到每一位农户,每一座户厕,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彻底打通户厕维修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盐都区的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发力、巧施策略,盐都区正在逐步改变农村厕所的旧面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局社事处、盐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